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让充电宝上不了飞机的“致命电芯”,到底是谁?
爱我中华发表于 2025-07-01 19:40
月大概 240 万,市场需求远远不止如此。这就需要代工厂承接外溢产能。“ 充电宝厂商也知道电芯厂有很多代工厂。” 杨衍说。但是问题在于,一款充电宝从生产到上市,真正经过的国家级检测只有 3C 认证,还是去年 8 月1 号开始强制实行的。这意味着,只要在上市前拿下了3C 认证,那这款充电宝其实就基本上是从生产到上市全是厂家以及品牌方自己负责。在拿到 3C 认证后,就容易出现售卖的时候偷换电芯,但标识还是送检型号的情况。而检测标准里,对一些重点部件的强制性科学性的检测空白也为一些诸如替换材料的行为钻了漏洞,目前针对移动电源的 3C 安全认证主要依据 GB 31241—2022 和 GB 4943.1—2022。“ 很像一些药品检测,替换材料它只是在某些框架指标达到了标准,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如此。” 李景风说。“ 因为品牌只需要面对相关部门一年一次的抽查而已,就算抽检到不合格,也就是被罚几万块。但是对于一个爆品充电宝来说,一个月可以卖几十万台,假设换一个电芯可以省 5 块钱,一个月就省了 100 多万了。”“ 另外一次 3C 认证机构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成本已经下探到 6000 到 18000元。”这时你会明白,为什么自己手里没 3C 认证的充电宝比较危险了,在 3C 强制实行之前,它们连这么点认证费都要节省,对用料也大概率是能省则省。甚至还有一个可能是:这些产品的质量根本过不了 3C 认证。多位业内人士向知危表示,愈发激烈的行业内卷让厂商都有点忽视从对于产品安全的检测重视度,尤其是面对安普瑞斯这样拥有高壁垒技术优势的生产商。要想留在牌桌,就要压缩成本,生产价格更低,功率更大的快充产品,有了量,才能考虑利润。“ 做个对比,手机一般用的电芯是比充电宝好很多的,但充电宝的使用环境却比手机恶劣很多。手机最多十瓦输出功率,充电宝动不动输出二三十瓦,但它电芯的价格却比手机电芯还便宜。” 李景风觉得,这就是体积、功率、价格的不可能三角。“ 目前充电宝一片 5000 毫安的电芯,成本大概十几块钱,而电芯成本又占充电宝整个成本的百分三十到五十。但行业内现在已经卷到一个两万毫安,三十三瓦的充电宝只卖一百块钱。” 李景风觉得在这种内卷、监管又不严格的情况下,发生事故几乎都是可以预见的。要想在用户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安全,就只有用更好的电芯,“ 比如用 ATL,用光宇的,但那显然成本又上去了。” 李景风说。目前来看,企业和政策端都已经有明显全链路的监管协同的尝试和规则出台。在宣布召回的 6 月,安克创新和 ATL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把 ATL 作为核心充电宝电芯供应商,首批采购 4500万片,采购金额有过亿美金。6 月 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也公开征集移动电源 17 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该标准拟定将从测验、材料、工艺、锂枝晶、电压和温度等安全信息监测功能五个方面来提升移动电源安全性。并且新增或者加严对充电宝过充电、针刺、挤压、热滥用等试验要求。在经过新一轮的优胜劣汰行业洗牌后,这个 6 月,或许是行业的至暗之时。当然,用户对手中充电宝的大量更新需求,也是行业的重生之日。
上一页  (2/2)
回帖(16):
16 # srwam
07-06 21:13
了解一下
15 # srwam
07-06 21:13
来看看
14 # hanxiao129
07-06 17:24
每天的知识都是新鲜的
13 # hanxiao129
07-06 17:22
今天又学了不少新知识
12 # zhwy
07-06 13:34
进来看看了
11 # zhwy
07-06 13:29
过来瞧一瞧
10 # hsieh2h
07-04 21:31
了解一下
9 # hsieh2h
07-04 21:31
进来看看了
8 # z3960
07-02 17:45
了解详情
7 # z3960
07-02 17:45
来看一看

全部回帖(16)»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