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NBD:展望“十五五”,如何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哪些空间?如何理解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王青: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综合运用赤字、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财税政策工具,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货币政策方面,未来一段时间有望保持适度宽松的主基调,更加注重政策利率的价格型调控作用,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持续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降,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性融资需求。这也是当前促消费、扩投资、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区域。
NBD:“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到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但本次强调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您如何看待这种表述的转变?未来5年,服务业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开放经济理论研究院院长桑百川:“十四五”时期,中国已经实现了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的全面清零,也在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范围。“十五五”时期,我认为这种表述的转变,意味着将继续缩减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通过服务贸易带动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重点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市场多元化和内外贸一体化,优化升级货物贸易,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NBD:为什么要突出中间品贸易和绿色贸易?它们的潜能体现在什么地方?
桑百川:中间品贸易是我国外贸的主体,稳外贸的重心在于稳定中间品贸易。通过扩大中间品贸易出口来稳固中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绿色贸易代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在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国都高度关注绿色贸易,世界领先国家也都把发展绿色贸易作为未来的重要方向。推动绿色贸易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并减少绿色贸易壁垒。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服务出口,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
NBD:为何要突出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这与提升服务贸易标准化水平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张建平: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是全球市场主要国家以及各种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有利于我国通过强化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来提升服务业的竞争力,从而提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服务贸易标准化是参与服务业国际竞争、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必要方法和措施。越是规范标准,服务业的竞争力就越强,占全球的市场份额就会得到提升。所以,提升标准化水平有助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竞争力,并且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也有利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更加高效。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NBD:建议提出“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主要是出于何种考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这是一个长期的建设任务,是“十五五”期间的重点工程之一,不是一年内能完成的项目。该行动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当前推进的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等一系列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若实现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粮食产量将迈上1.5万亿斤的新台阶。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盘活用好闲置土地和房屋,分类保障乡村发展用地。
NBD:建议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强调“节约集约”主要是出于哪些考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三级调研员、副研究员殷浩栋:这是优化乡村土地资源配置的现实选择。伴随乡村人口持续外流,一些地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大量闲置与增量不足的结构性错配问题愈发突出。一方面,部分“空心化”村庄存在大量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包括旧厂房、仓库,撤并的乡村学校等;另一方面,乡村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建设用地支撑,但新增建设用地难以满足需求。通过引导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盘活存量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能有效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障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NBD: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对基础教育将带来哪些影响?
盘和林:可以减轻居民教育负担,尤其是减轻多子女家庭的教育负担,惠及普通百姓。同时可以减轻年轻人就业供需压力,年轻人将谋求更高学历,也为人力资本发展、人口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增加基础义务教育年限,可进一步提高中国年轻人的综合素质,为未来中国新兴产业储备足够的人才。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投入,体现了中国政策的重点正在从基础设施转向人力资本投入。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并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健全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NBD:本次规划建议提出,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如何看待这一变化?在基金统筹方面有何建议?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目前,城乡居民养老金与职工养老金差距仍然较大,亟需建立待遇调整机制。国家总体趋势是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下一步关键在于落实。
基金统筹方面,建议继续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自2022年起,全国统筹制度已正式实施,近几年在缴费率、缴费基数、待遇调整办法等方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基金调剂力度也持续加大。下一步的重点是,提升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统一性,政策、投资、待遇、基金管理等各个环节均需加强全国统一;持续加大基金调剂和统筹力度,逐步向“统收统支”目标迈进。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和各类困难家庭基本住房需求。
NBD:本次新提出满足城镇工薪群体基本住房需求,这一变化将给保障房及存量房地产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这标志着保障体系从“兜底型”向“普惠型”转变。保障对象范围的扩大,也将更精准助力后续一系列工作。当前部分城市部分工薪家庭,其住房面积偏小、居住环境和配套亟待改善,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强烈。各地要重视此类群体的住房需求,尤其是要把存量房屋的盘活嵌入保障房供给优化的工作中,体现系统性和民生导向。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赋予省级政府统筹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探索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按规划期管控模式,实行统筹存量和增量综合供地。
NBD:相比以往的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本次提出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按规划期管控模式,这一变化将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研究员吕梁:该变化核心是推动地方土地管理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有助于显著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与区域发展灵活性。一方面,赋予省级政府更大自主权,使其能够打破年度指标限制,以中长期视角在规划期内灵活调配建设用地指标,更好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另一方面,从单一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