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新国标出台,那些困扰车主的设计终于要再见了
爱我中华发表于 2025-11-25 18:46
醒。国标还要求那些曾被车企砍掉的“燃油车时代的冗余设计”,现在国家帮忙补上。过去几年,“主驾看片”“行驶中玩游戏”曾被当成技术展示,视频里看着花哨,只是现实中旁观者往往替司机后背发凉,技术越便利,人越容易走神。而如今,国标的态度很直接,就是要守住安全驾驶的底线。至于那些浮光掠影的花活儿,路面不需要移动灯光秀,公众的安全和视觉秩序优先于营销效果。有人说,把HUD抬头显关了后,开车再也不眼累了。图源:@莫港回忆为什么现在必须出手?为什么是现在?从行业宣传的浮夸,到 UI 设计的跑偏,再到智驾营销的过度承诺,多重压力叠在一起,消费者疲惫得很明显。买车前像在考古,看各种听不懂的术语;开车时像在做实验,摸索各种隐藏功能;维权时像闯关,碰到律师函、盖布车、账号异常。新华社的评论说得很直白,吹得再响,也替代不了产品本身的安全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表演的,当潮水退去,最后付账的人永远是车主。新国标的每一条,都是在帮所有普通人把生活从高难度模式,拉回到正常模式。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次集体松绑;对车企来说,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些年行业到底飘到哪去了。最近几年,消费者的确是越来越挑剔了,可挑剔不是因为变坏,而是因为行业进化得太快,快到普通人根本跟不上。车企在智能化的赛道上冲得风生水起,车主在路边研究车机菜单。过去说开车靠经验,现在看起来更像是靠更新日志。车辆从机械系统变成一台会自己思考的终端,创新的方向多得眼花缭乱。动力输出随意飙升,界面设计越来越像在跑选美,屏幕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问题是,人的反应速度没有跟着升级,判断能力也没自动更新,道路上的风险,却因为这些崭新的功能变得更复杂。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超速肯定不行,那些低速影响后车驾驶的,其实也挺危险,建议直接上传交警系统扣分。”“也限制限制充电功率吧,还有电池温度、重量都限制一下。”新国标在这个时候出现,像是在提醒所有人,科技的脚步可以再大些,但驾驶者的心智速度得被照顾到。它不是在给创新设限,而是把那些容易让人脑子短路的环节圈出来。车可以越来越聪明,但要确保司机不因为复杂的操作和炫目的功能突然陷入迷惑。车辆当然可以继续变得强大、流畅、智能,可那些炫目的东西不能越过一个基本前提:安全永远第一。更现实的是,新能源车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前半场跑的是速度,谁先亮相、谁更敢喊口号,谁就能抢到眼球,可这种热闹维持不了太久。比拼创意不如比拼稳健,展示概念不如展示可靠。消费者最终要的不是一台能在发布会舞台上赢掌声的车,而是一台每天用起来顺手、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车。未来的车仍然会更智能,界面更酷,屏幕更多,功能也会更新,行业无法也不会停下这条路。但在那之前,需要有人提醒一句,你造的是车,不是舞台,驾驶这件事,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里。而新国标的作用,就是在这个节点帮所有人踩一下刹车,让行业有机会冷静两秒,让消费者少一点不必要的惊吓。科技继续向前走,但安全不能被落在后面。如果说今年汽车行业的热闹一度让人喘不过气,那这套国标算是送来的一口新鲜空气,之后会发生什么还不好说,但至少有一点能让所有人安心:车,先回到车的位置上了。END你觉得新能源车还有哪些问题存在?今日厂内车间值班表️监工丨Benjamin螺丝工丨森赛视觉流水线丨小伙图片来源丨互联网
上一页  (2/2)
回帖(3):
3 # huwg
11-25 19:42
谢谢分享
2 # huwg
11-25 19:41
了解一下
1 # huwg
11-25 19:41
来看看了

全部回帖(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