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 夷
实体款、电商款、专供款,为什么“永远买不到主播手里那一款”?近年来,很多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发现同一个品牌同一款商品却出现了不同的“分身”,并且价格、质量都有所区别,如此“套路”令人迷惑也让消费体验打折。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兴起,在线购物平台上特有的商品款式即“电商款”,心照不宣地成为平台和商家低价竞争的秘密。经常网购的朋友都比较熟悉这些“操作”:有的线上型号实体店“查无此货”,有的各平台间相同款式型号却各不相同,有的电商专供款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虽然某些商品价格可能看起来更低,但由于定价的不透明、质量的不稳定,使得商品是不是真的便宜,还得打一个问号。
“电商专供”中的价格陷阱,既有商家“冲量”的直接原因,也离不开平台大打“价格战”,竞相喊出“全网最低价”的推波助澜。另外,直播带货等模式的方兴未艾,更是为各种“电商专供”“直播间专供”打开了新的空间。然而,如果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和性价比,一味通过“专供”“特供”打价格牌,舍本逐末,最终将被明智的消费者所抛弃。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信心,近来各地纷纷打出发放消费券、开展营销活动等组合拳,促进消费回暖。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不同平台间、线上线下间刻意制造的“虚假低价”进行整治,引导平台和企业如实透明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价格、性能、质量等信息,营造更加令人放心的消费环境。
【作者】 刘艳辉
南方评论
回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