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海鲜市场上,活虾的标价从之前的28元一斤直接降至了20元一斤,甚至都到了10元一斤的地步,但即便如此,购买活虾的小摊贩却依然很少,销量也没有明显上升。这么看来,小摊贩的活虾降价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作用,那么这一现象又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如果在几年前,小摊贩将活虾卖到10元一斤,想必立马就能吸引来不少消费者,但如今即使小摊贩将活虾标价降得如此低廉,但却还是一副无人问津的状态。市面上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卖海鲜产品的人潮了,就连一些专门经营海鲜的商店也越来越难以盈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海鲜销量下滑导致的。这一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海鲜市场中,就连一些超市中的海鲜柜台都越来越没人问津,在小摊贩中,售卖活虾等海鲜的人已经所剩无几,而超市中出售生鲜食品的利润一般都很可观,如今这种现象的出现足见消费者对于海鲜并不是很感兴趣了。小摊贩之所以会将价格降到如此低,主要也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卖不出去,只能大幅降低价格,销量上去了好歹还能盈利。如今即使活虾价格低廉,买的人依然不是很多,这说明消费者有自己的考量因素,因为我们不能够否认,活虾因为物美价廉这一点,本身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有消费者说:“这不就是便宜活虾吗,你都这么便宜了,我们还值得我们去买吗?”这样的想法可以说是当今人的想法缩影了,那么是什么导致他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对自家需求的考量又是什么呢?
家庭经济压力加大。
在如今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下,可以说百姓们的日常开销已经占到收入的大部分,所以不得不精打细算起来。但是尽管这样,大部分百姓仍旧处于年轻时的状态已经不能为家庭带来更多收入,所以仅靠原来的那一点工资已经难维持家庭消费支出了。甚至有很多人都是双职工家庭,但双职工才能凑齐生活所需要的基本费用,所以可以说,现在的人已经不容乐观,不光家庭经济压力加大,就连个人经济压力也因此变大了。一种新鲜事物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的,比如说家庭收入足够的时候,便会尝试着将一些比较少吃或者价格昂贵的食物放进菜单中。而活虾等这类食物本身就不常吃,因此家庭收入上升的时候,将其加入菜单食物中也是众多选项下的最后选择,所以说,在家庭收入和支出上,活虾并不占优先选择。如今家庭收入减小,还需要兼顾之前这些食物便会将其减去,但其实在明理后,这时他们已经没有收入上升的时候还会进行尝试的新鲜感了,所以这样的话,就算是红利期再降低,大部分消费者也不会回到之前的状态了。
健康意识提升。
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是逐渐成为社会趋势的,就连一些暂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人们,也会因为身边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的人所影响,他们开始更加注重健康问题,而在选择食品这方面,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低胆固醇食品。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人们不仅仅会考虑食物是否美味,他们对其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也十分关注。活虾尽管有着物美价廉这一优势,但在营养成分方面却没有什么优势,其所含有的高胆固醇成分将直接导致人们关闭对它的尝试。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其自身饮食问题有所研究的人士越来越多,他们发现高胆固醇对人体带来的危害,于是开始减少胆固醇摄入量以达到降低其对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的方法。一些知名网络平台上的食谱也逐渐更加倾向于推荐低胆固醇食谱,这样一来,更是一波新的潮流趋势,人们跟风效仿,自然不会主动选择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替代品增多。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尝试找出一些替代品,以解海鲜市场问题,随着各类新兴奇特产品迅速崛起,比如鱿鱼圈、章鱼丸等诸多海鲜制品产品等,它们并不是以活虾为主料,但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人们对美味有着永不停息的追求,这会直接导致有新的好东西吸引他们去试吃,即便如此,人们通常会选择更便宜的产品,这一点在快餐行业比较常见。例如McDonald's和KFC等快餐品牌,由于其消费价格相对较低,深受年轻人和孩子们的喜爱,他们更喜欢选择这种便宜又好吃的快餐,而不是选择那些售价更高、更健康的餐饮品牌。正是因为这些新兴快餐品牌占领了市场,比例逐渐增高,也使得以海鲜为主料的一系列产品被甩到了后面,人们对活虾等海鲜产品怀有好奇心,但更多的是停留在赏析层面,而非购买层面。在人们面前诱惑越多时,他们通常会保留选择,所以因为以活虾为主料的一系列海鲜产品形势严峻是毋庸置疑的。
信息透明度不足。
如今是一个信息透明度十分重要的时代,人们更愿意相信互联网中的宣传而非商家的宣传,这一点在许多行业中都得到了证实。最初,在企业产量足够稳定且供源持久的情况下,人们毫不犹豫地将生鲜食品列入菜单,因为那时候人们对食品安全没有什么担忧。随着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逐渐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开始关注食品消费所蕴含的信息透明度。在这一趋势下,许多商家仍然缓慢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然而,由于食品安全事件爆发频繁,商家难以通过提高自身信息透明度来消除消费者疑虑。同时,商家提出减少中间环节来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方案也未能获得消费者信任。在食安事件层出不穷之际,人们将择菜作为主原则,即使生鲜品价格降低,也不会采取破釜沉舟的方法重新审视其价值。
回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