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村收费”围的只是一个村子,或者一个村子的某块地方,大多数的目的是为了创收,搞点小钱花花而已。聪明一点的守门人会说,他们本来是不准备收费的,是当地政府让围起来收费的。当地政府?哪一家?为什么?当然是缺钱啦!
今天给你说的是另一种形式的停车收费,“围村收费”不过是小儿科毛毛雨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几年城里的马路边上一下子画出了很多长方形的格子,有的格子里还印着二维码,美其名曰“智慧停车”。这些路段,本来是不允许停车的,路边高杆上有高清探头,拐角处有蹲守老警,时不时还有行政执法车逡巡,不管你是临停,还是久停,客气一点的直接驱离,态度狠的上来就拍照贴单,顶格处罚200元罚你没商量。
自从路边画了方格子,嗬,停车不违法了,警察不来贴单了,莫非这条路变性了,亲民了?想多了吧,不是路的性质变了,更不是什么亲民,而是这里要收费了,一个小时起步4元,有的甚至10元起步。
同样的一块地方,同样的时间段,不画线不收费的时候,停车就是违法,现在付费了,停车就是合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钱,就是法;法,就是让你乖乖掏钱,掏了钱,法就向着你,保护你。否则,见一次罚一次,一次割你200块!就问你,有没有遇到过,心里服不服?!
其实,这个现象的背后还有一个逻辑,那就是管理部门要解决大家的停车难问题,只不过用了经济杠杆的手法,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罢了。往这个方向理解,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什么想不通的。市场经济嘛,有人把握市场,有人创造市场,都是为了拉动消费,搞活经济,让资金资本充分流动起来,就是这个思路套路,就是这个理。
与路边停车收费相比,有的停车场明明有车位,却偏偏不让停。因为车位上写着“专用车位”四个大字,保安同志在上边放上红色锥形桩,有的把地锁给支棱上。你若靠近半步,保安同志先是上下打量你两眼,然后慢条斯理的告诉你:“给我们领导留的”。
至于领导在不在、来没来,这个位置只能给领导用,空着也有价值;至于你是员工还是客户,对不起,你来了也不行,不能停就是不能停,给钱也不能停!这么牛掰的车位,你用了就叫没价值,就这么屌~
这样的单位,领导可以不在,但是领导的威仪时刻都在。这样的停车位,可以没有车,但是不能没有领导的威严。保安说了,好车位都是为领导留的。不服啊?你停过去试试!
上海滨江世博演艺中心对面有一大片产业园区,不少大企业在这里办公,地下车库相互连通。别看这里车位众多,但是各自为政,每家企业办公楼下面的地下车库都安装了自动门禁系统,自动识别车辆信息。但凡读不出信息的,说明没有提前预录过,这就不是给不给停的问题了,是你想进都进不去,这就叫“门都没有”!
这样的现状比比皆是,大家习以为常。怎么?单位内部能让外来人随便进啊?双休日也不行,宁愿空着!
这样的事情若发生在私企,或者外企,六鈵打妖怪觉得还好理解一些,但是,这些地儿明明是央国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好吧,我承认,这些地方早被纳入了某些非富即贵者的势力范围,一道道门禁犹如楚河汉界,壁垒森严,将普通市民挡在门外,里边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罢了罢了,停车只是一个小问题,只是社会的一个小缩影,它照出的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正是这小小的一滴水,却映射出太阳的颜色。
太阳是无私的,它普照大地万物,它给予人们能量、温暖、希望。然而,很多时候,人们见不到太阳,因为乌云遮蔽,更因为人们选择了躲避,宁愿拥抱黑夜。
来到一处处被冠以“人民XXX”的地方,如果你需要进去办事或者需要临时停车,你能开进去停车吗?这里恐怕不是你给不给钱、能不能停的问题了,很多人的下意识当中,首先就把自己排除在“人民”之外了吧。
这些名称上冠以“人民”的地方和人民有何关系?这得看你怎么理解了,如果你认为只是看门的大爷不让你停车,那就大错特错了。看门的大爷没那个胆子,他的胆子是“借”来的,是从那个最牛掰的人身上“借”来的。
不过,事情总有例外,甚至反转。
2024年的11月中旬,央视网公众号消息称安徽省舒城县政府大院没有围墙,百姓说“比进自家小区还方便”,这里,“无围而治”。
11月16日晚间,舒城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万喜接受专访。网民问,大院好进,县长容易找吗?除了停车之外,政府食堂、卫生间这些也开放吗?
王万喜县长对记者表示:“卫生间都是公共开放的,不只是县政府大院,我们的机关单位卫生间也都开放。大院开放不存在什么方不方便,大家都是人民群众。”
大家都是人民群众,听听,人家王县长的境界和认知,要比那些到处画方格子巧立名目收费的地方长官高出不少,也比那些所谓央国企掌门人的“门禁”亲民太多,更非那些“围村收费”之流可比。
随着时间的推移,但愿“无围而治”成为新风尚,但愿“停车难”不再是困扰“人民”的心患。
在拆掉“有形之墙”的同时,更要拆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无形之墙”。门好进了,还要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唯有这样,这样才算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回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