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中纪委点名!机关单位这些福利不能发了,再发就处分!
爱我中华发表于 2025-07-02 21:43
最近和几位在机关单位工作的朋友聊天,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话题:"现在发福利越来越'讲究'了——以前中秋发盒月饼、过年发袋米面油,现在连箱水果都要反复确认有没有'超标';年终奖倒是没见涨,倒听说有人因为去年多发了笔'值班补贴'被谈话。"
大家的困惑很真实:机关单位的福利,到底是"该发"还是"不该发"?那些年我们习以为常的"惯例",怎么突然就成了"红线"?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福利不是不能发,但这些"雷区"绝对不能踩。
你以为的"人之常情",可能早踩了纪律红线

前几天刷到一则通报:某县市场监管局借"工会活动"之名,给全体职工发了500元购物卡,名义是"提升团队凝聚力",结果被纪委查了——购物卡是实物福利,工会活动经费也不能这么用。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有的单位把"高温补贴"变成"降温礼品",发两箱饮料就算完事;有的借着"加班辛苦",给职工额外发绩效奖金;更有甚者,通过关联企业走账,把本该入公账的福利"洗"成"私人福利"。
这些操作看似"合情合理",实则漏洞百出。根据中纪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机关单位发福利有明确红线: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私设津贴补贴项目,更不能用实物、购物卡、有价证券变相发钱。换句话说,不管你找什么由头——"节日慰问""辛苦补助"还是"项目奖励",只要钱不是来自财政预算、没走正规审批流程,就可能触线。
去年某街道办的案例更典型:他们连续三年中秋给职工发米面油,美其名曰"传统习俗"。结果纪委一查,这些物资是从工会经费里"挤"出来的,而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根本不包括日常福利。最终,相关负责人被党内警告,福利也被追回。
这6类"福利",纪委早就点名"不能碰"

《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里,明确列出了几类高风险操作,咱们逐个划重点:
第一类:自设"小金库"发钱有些单位觉得"上面文件太笼统",干脆自己定个"内部补贴"——比如"交通补助""通讯津贴",甚至"辛苦费"。哪怕以前发过,只要现在没上级文件支持,就算违规。去年某国企就因为"延续了十年的节日补贴"被通报,理由就是"无政策依据"。
第二类:超标准、超范围发钱绩效奖金、值班补贴这些是允许的,但得按标准来。比如某单位平时每月发800元值班费,年底为了"犒劳"职工,直接翻倍发到1600元,这就是典型的"超标准"。还有些单位把"高温补贴"发成"清凉礼包",看似贴心,实则超出了补贴本身的金额限制。
第三类:实物福利"暗度陈仓"米面油、购物卡、月饼券……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最容易踩线。前两年某单位给职工发购物卡,美其名曰"方便采购办公用品",结果被纪委查实,购物卡实际用于个人消费,相关责任人被处分。
第四类:借节庆"普发现金"春节发红包、国庆发纪念品,听起来很热闹,但如果没有上级明确审批,就属于违规。比如某县去年搞"百年县庆",给全县机关单位职工每人发了2000元"庆祝金",结果被定性为"巧立名目乱发钱",相关领导被追责。
第五类:"一人多岗"领双份补贴有些干部挂着多个职务,比如同时在原单位和挂职单位任职,两头都领补贴。这种情况早就被明令禁止——《处分规定》明确要求,不得"违反规定在其他单位领取津贴补贴"。
第六类:工会"代劳"发福利工会经费是职工的"活命钱",但用途有严格限制——只能用于职工文体活动、困难帮扶等。有些单位把工会当"提款机",用工会经费发购物卡、发补贴,这就叫"挪用专款",去年某事业单位就因此被通报。
福利不是"不能发",是要"合规发"

说了这么多"不能碰",可能有人会问:"那以后单位连个节日问候都没有了?"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政策从来不是"一刀切"取消福利,而是规范发放流程。
合法福利要发,得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有文件依据发什么、怎么发,必须以财政、人社或本级政府的正式文件为准。比如高温津贴,国家有明确的发放标准和时间;值班补贴,也要看当地有没有出台具体规定。没有文件支持的"惯例",再久也不能算数。
第二,走预算审批所有福利支出必须纳入财政预算,走专户发放流程。钱从哪里来、怎么发、发给谁,每一步都要留痕。以前那种"领导拍板、财务直接发"的操作,现在行不通了。
第三,经审批备案发福利不是"单位说了算",必须经过党委或行政审批,还要报纪检、财政部门备案。就像盖房子要办手续一样,福利发放也得"先批后建"。
守规矩不是"束缚",是保护

有人可能会觉得:"发点福利而已,至于这么严吗?"其实,规范福利发放不是"针对"谁,而是为了保护干部。这些年查处的案例里,不少干部最初觉得"大家都这么做,不会轮到我",结果因为"打擦边球"被处分,甚至影响了前途。
更重要的是,公平比"小恩小惠"更重要。如果个别单位靠违规发福利"拉拢人心",只会破坏单位内部的公平氛围,让真正干实事的人寒心。
最后想说:机关单位的福利,从来不是"法外之地"。守好纪律红线,才能让福利发得理直气壮;按规矩办事,才能让每一分钱都经得起检验。毕竟,真正的"福利",从来都不是几盒月饼、几张购物卡,而是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和群众看得见的实干担当。
回帖(6):
6 # z3960
07-03 16:50
了解信息
5 # z3960
07-03 16:50
进来看一看
4 # 肥羊羊
07-03 13:43
搬运太辛苦 !
3 # 肥羊羊
07-03 13:34
过来瞧一瞧
2 # huwg
07-03 02:56
谢谢分享
1 # huwg
07-03 02:56
来看看看

全部回帖(6)»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