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伊朗犯下两个战略性错误,清理完自家事之前,歼10确实救不了他
爱我中华发表于 2025-07-04 17:21
随着12天的伊以冲突暂时告一段落,伊朗开始紧锣密鼓对此次军事行动进行内部检讨,并总结经验教训。
一方面,在缜密完善的内外情报收集和长期情报刺探的支持下,以军和以色列情报机构对伊朗开展了人类现代战争史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斩首行动”,伊朗30多名高级将领在冲突当中先后遇刺身亡,伊朗革命卫队在“12日战争”爆发之初就瞬间处于“群龙无首”的尴尬状态,数百亿美元打造的高密度复杂防空系统被轻易洞穿,以军“查打一体”无人机甚至进入德黑兰市区上空执行刺杀任务,这表明伊朗德黑兰以西的制空权已经彻底丧失,而反谍反情报战失败和防空交战的决策机制混乱在这一刻集中爆发。
(伊朗的问题不是技术性问题,是一个全局性的统筹问题)
另一方面,伊朗革命卫队最高指挥链条上的指挥人员,从司令部高级将领到各联合作战司令部两任参谋长,再到革命卫队各军兵种主要负责人以及分管航空航天导弹部队的二级部门负责人均遭到大规模“斩首”,导致伊朗军事力量竟然在以军空袭行动初期出现“主要指挥链条断裂”,甚至没人可以立即主持大局的“窘境”。
与此同时,随着伊朗就其武器装备建设和防御体系配置展开检讨之际,有俄罗斯媒体传来伊朗可能决定采购一定数量的歼-10C战斗机来重构伊朗“积贫积弱”的空军部队。然而,分析人士则认为,伊朗在此次军事冲突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绝非武器装备和防御体系构建等技术性问题。实际上,如何对德黑兰当局所犯的“两个战略性错误”进行纠偏才是问题的关键。简单来讲,伊朗的问题不是几架战斗机,几套防空系统可以解决的,这涉及到伊朗国家生存的几个核心问题。
(伊朗停止导弹消耗战意味着其已丧失对以色列的最后优势)
第一个问题,在与美以对抗过程中,伊朗根本没有“拥核”主动权,对外表现的决策失序和内部争斗,导致其轻易被美西方拿捏。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在对抗其主要对手的顶层战略设计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和掌控自身战略定力的能力,对伊朗的“生杀允夺”居然掌握在对手手中,这注定伊朗从一开始就十分被动,而且伊朗自己早已成为美以予杀予夺的对象还不自知。
长期以来,出于对能与美西方国家最终达成所谓的“一揽子交易”而生产的不切实际幻想,伊朗对以色列和美方的战略挤压长期处于“一以贯之”的被动应付状态,伊朗的核计划从来不是以最终通过“拥核”或“核突破”来确保自身安全为核心目的的战略选择,伊朗也从未认真将“拥核”或“核突破”锚定其国家生存问题,反而是通过所谓“核计划”来与美西方国家进行利益交换和安全保障的谈判筹码,这实际上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伊朗在核问题上的主动权,因为伊朗在自身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强行将自己送上与美以博弈的棋局,却没有与之相配套的棋手、筹码和应对战略,这就最终造成伊朗屡败屡谈、却还是屡次被美以羞辱欺骗、经济发展仍然遭到长期封锁的核心原因。
(伊朗在“拥核”问题上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
更加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自“伊核危机”爆发以来,伊朗虽然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核决策体系。然而,在该体系之下,尽管哈梅内伊拥有最终决定权和关键问题裁决权,但其自身依然需要考虑和平衡伊朗内部各派之间的立场,并且还要在与国内其他利益机构进行繁复的协调后才能进行最终裁定,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伊朗内部在“拥核”问题上永远都不可能达成彻底的一致,所以在这种低效率协调下,伊朗早已经错过了“拥核”的最佳时机,并根本无法完成在“拥核”问题上的意见内部统一。
(伊朗内部的决策混乱导致问题丛生)
特别需要指出一点,那就是德黑兰的核战略决策并不完全受这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和统一意志驱使,而是取决于不同机构及精英层之间的内部博弈、协调和讨价还价来决定。伊朗高层内部在核议题上各有其特定的策略偏好,分属“拥核”“反核”以及立场中立的“抑核”派系。受国内各方博弈格局的严重影响,3大派系中的“拥核派”(议会和革命卫队)和“抑核派”(外交系统)在德黑兰占据主流,多年来为争夺核决策主导权而争辩不休,这导致伊朗错失了多个重大战略机遇,如今,“抑核”派系作为德黑兰当局的执掌者,妄图通过“弃核”来换取美西方接触封锁,这完全就是痴心妄想。
更加致命的问题是,伊朗内部的重大核问题决策通常都在哈梅内伊、安全单位、总统、革命卫队、议会、外交系统和伊原子能相关部门等“众多联系松散、竞争激烈的派系”之间得出一个决策,而他们通过相互博弈、派系内讧和讨价还价之间来最终达成某个共识,最终形成了其怪异且效率低下的核决策机制,这就导致伊朗制定一个“大家都意见统一”的政策往往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即便得出结论,伊朗内部也会有人阴奉阳违。
(伊朗还在幻想与美方达成交易,不知天高地厚)
第二个问题是伊朗在“拥核”战略上始终首鼠两端,自始至终都在对美西方保持幻想,期望可以通过自身出让利益来换取靠近或者讨好美西方,继而令自己失信于其他大国。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原本可以通过对以色列的常态化导弹消耗战来取得战术和战略上的主动,结果美方一提出可以和谈,伊朗就立即配合“接球”,导致其反转局势的最后希望瞬间清空,如此决策谁还敢协助伊朗?
实际上,与伊朗自己对其“拥核问题”的三心二意状态相比,美国和以色列对消灭伊朗的核能力从来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6月12日,哥大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接受塔克·卡尔森采访时,就对外展示了一份由以色列主导的对伊朗“斩草除根”战略(又称为“彻底决裂”战略),这项在30年前就确立的战略表明,美以自始至终就准备通过武力彻底消灭伊朗的战争能力,从来没有放弃对伊朗发动战争的计划和决心,只有伊朗自己在幻想和平。
(美军袭击伊朗核计划早已经制定好了十几年)
而且,当地时间6月26日上午,美参联会主席丹·凯恩在介绍美军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午夜之锤行动”时,意外对外透露了美军一个持续15年之久的打击计划。该计划表明,美军自2009年前后,就开始研究如何通过伊朗三处核设施的大型通风管道系统,使用钻地弹药等打击武器来“顺藤摸瓜”摧毁伊朗的秘密核设施。换句话说,美军袭击伊朗的打击方案早在15年前就已经基本确立,十多年前就已经基本敲定。直到2025年6月美军将其组织实施,变为现实。这与伊朗“自相矛盾、扭捏拧巴”的“拥核策略”相比,高下立判。
实际上,外界普遍认为,最近在美西方媒体掀起的所谓“伊朗核设施”是否被摧毁的大争论,事实上是以色列和美方强硬派上演的“双簧”,美军对伊朗三个大型地下核设施的“受限打击”或许早已经安排妥当,就是“有意为之”,这一策略的目的以长期维持一个所谓的伊朗“核威胁”为出发点,一方面以此来巩固内塔尼亚胡的长期地位,另一方面为长期对伊朗实施打击制造借口,所谓对“伊朗核设施”袭击效果不佳之类的言论就是美方和以色列对外制造的“烟雾弹”和“迷魂阵”。
(以色列防长已经放话,找机会还要打伊朗)
事实上,特拉维夫当局更倾向于存在一个受到严重削弱且长期受制裁、经济遭到深刻重创、财政入不敷出且与西方关系持续紧张的“核伊朗”,而非一个能与全球开展能源贸易、美伊关系彻底改善并使得伊朗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无核伊朗”。
因此,伊朗单方面以为可以改善与美西方之间的关系,一厢情愿以为可以通过“摇尾乞怜”来获得认可完全是自欺欺人,只要以色列不改变当前“弱伊、锁伊、打伊”的国家战略,伊朗根本没有可能与美西方达成妥协。
下一页 (1/2)
回帖(16):
16 # zhwy
07-09 01:49
已经了解了
15 # zhwy
07-09 01:44
过来瞧一瞧
14 # srwam
07-08 19:35
了解一下
13 # srwam
07-08 19:35
来看看
12 # hanxiao129
07-08 16:17
今天又学了不少新知识
11 # hanxiao129
07-08 16:16
每天的知识都是新鲜的
10 # hsieh2h
07-07 21:59
了解一下
9 # hsieh2h
07-07 21:58
进来看一看
8 # z3960
07-05 10:31
了解信息
7 # z3960
07-05 10:30
看看消息

全部回帖(16)»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