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税3%的是啥?个人养老金与养老金可不一样|说政经事
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有7279万人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视觉中国/图
在最近的公共政策讨论中,“个人养老金”来到了舞台中央。
它的起因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官方微信号“人社日课”中回复了网友关于个人养老金如何纳税的问题。
答案是:“个人养老金领取时,按照领取额的3%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区分本金和投资收益。”
这个税率高吗?个人养老金还值不值得买呢?
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不一样
首先要明确,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可不是一回事。
人们常说,养老金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第二支柱,是企业/职业年金,由单位与个人共担;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养老金。
一般所说的养老金,指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参保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满足缴费年限等条件后,能按月领取的养老钱。
个人养老金,则是个人自愿在特定账户里存一笔钱,以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额度购买相关金融产品,退休后领取。
目前,个人养老金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在缴费环节,按照1.2万元/年的限额标准予以税前扣除。如果你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是10%,一年可以节税1200元;如果是35%,可以节税4200元。
实际上,个人养老金领取时,按照领取额的3%缴税并非新规。
2024年12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全国范围实施个人养老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中就明确提出,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原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实行“税收递延”的设计原则,在缴费阶段给予税前扣除的优惠、账户封闭运行阶段不征税、领取阶段适度征税。这一机制本质上是“先优惠,后征税”,鼓励居民进行长期养老储备。
在领取时缴纳3%的个人所得税,是对前期税收优惠的补充,符合“税收递延、适度补征”的原则,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
他解释,之所以将税率设定为3%,首先,这是一个远低于普通综合所得税(3%-45%)的低税率,体现国家对养老储蓄行为的明确鼓励;其次,统一采用3%的定额比例,有利于简化征管流程、降低政策理解门槛,便于推广。
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个人所得税是分级累进制,最低一档为3%,将个人养老金领取阶段的税率定为最低档,“一方面是鼓励大家储蓄,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在养老金方面拉开太大差距。如果没有任何限制,肯定是钱多的人能享受的税优就多。”
谁买更划算?
朱俊生认为,个人养老金更适合三类人群:一是有稳定收入、进入个税缴纳区间的人,能享受到税前扣除带来的减税收益;二是有长期养老规划的中青年,投资周期长,可使复利最大化;三是具备封闭期承受能力的人,短期内无大额资金流动需求。
尽管领取时需缴税3%,但这只是对“本金+收益”的小比例征收,通常低于缴费时的减税额度和整体收益。计算这笔账,需综合考虑“节税收益+投资增长+长期复利+领取税负”。
“综合来看,即使有3%的税,参与个人养老金依然非常划算,特别是对已进入个税缴纳区间的中青年来说。”
何静是友邦保险的财富规划师,据她观察,年收入三五十万元的客户是购买个人养老金的中坚力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数为7279万人。但受访者普遍认为,推行中出现了“开户热、缴存冷”等问题,人均缴费金额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何静解释,挂钩资本市场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表现不佳,也使得不少人在购买个人养老金时没那么积极。
多数受访专家认为,要在税收激励上进一步加大力度。
朱俊生建议,在没有资本利得税的情况下,应明确领取时对于投资收益部分做免税扣除,与其他投资享受税收上的同等待遇。
适当提高个人养老金的税前抵扣标准,比如每年的额度提高至24000或36000元,并设立动态提高税前抵扣额度机制。
打通二、三支柱,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实现账户转移、税收优惠政策、投资管理方面的衔接。
董克用表示,个人养老金赋予了个人投资的选择权,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从上千只养老金产品中进行选择,并非易事。
“金融机构可通过默认组合等,引入更多稳健型产品,使大家能够看到收益。什么是最好的养老金融教育呢?大家得到实惠了,就是最好的养老金融教育。”
南方周末记者 赵继林
责编 张玥
回帖(8):全部回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