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歼35的机头细节图,这是F35的机头细节图,大家看了以后什么感觉,是不是F35和歼35的差距非常明显。
歼35的机头线条非常流畅简洁,而且细节处理非常到位,连铆钉都做了隐身处理。那么F35呢,机头非常臃肿,线条过多,可以看到明显的蒙皮接缝和铆钉,尤其是机体下部的不规则曲线,还会隐身隐身效果。
这首先和设计有关以外,有很多网友说,歼35和F35的外形很像,其实战斗机的气动布局大差不差就三四种,鸭翼、常规气动布局还有三角翼,那我们的手机都是长方形的,那要怎么算呢,对不对。
歼35和F35最大不同首先就是,两者是不同定位而设计出来的产物,歼35主打空战,兼顾对地对海,F35主要对地对海,打空战不行,它需要同时满足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三个军种以及遍布全球的多个国际合作伙伴(甲方)的独特需求。这种前所未有的国际合作虽然分担了研发成本,但也带来了沉重的设计负担。每个参与国都希望F-35能无缝集成本国现役或计划中的武器系统,从空对空导弹、反舰导弹到各种精确制导炸弹和防区外武器。这迫使F-35的航电系统、武器管理系统、数据链和物理接口必须具备极高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为了容纳如此多样化且未来可能不断更新的武器库,其软件架构变得极其庞大和复杂,硬件集成度要求极高。
所以F35就非常臃肿,没有办法和F22一样全向隐身,而且因为发动机问题,双发变单发,可靠性又差了。
不要小看单发双发的区别,多一个发动机,内部的空间设计都要重新调整,多一个发动机意味着整个机体结构、内部空间布局、燃油系统、飞控系统、散热系统、进气道设计都需要进行根本性的重构。F35最初的设计也是双方,但是因为F135发动机的涵道比过大,所以洛马没有办法,只能改为单发,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一旦这台唯一的发动机在空中出现严重故障(如喘振、熄火、机械断裂),飞行员几乎没有冗余动力挽救飞机,只能依赖弹射逃生,战机的损失率必然上升。
在F35刚刚量产的时候,五角大楼就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F35战机上有871项软硬件方面的缺陷,包括包括篡改软件测试数据、隐瞒发动机故障、美化隐身涂层测试数据等。
F35在服役之后,更是荣获了摔机之王的称号,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现过11次摔机事故了,
而歼35从始至终目标非常清晰,在极致隐身的同时又具备强机动性,没有太多甲方提要求的歼35,自然在设计上要领先太多。
第二个就是和战斗机的制造工艺有关系。F35国内制造业不行,美国只能将F35的零件分散到世界各地生产,这又带来了质量和交付的问题,,装配工艺对公差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导致了F35的细节很难做到位,这就导致了已交付的F35中有一半达不到设计的隐身要求。
那歼35就不一样了,我们的零件具备统一性,而且我们在制造之前会虚拟环境中能够精确“克隆”出一架歼35,所有部件都预先在网络空间中进行装配和测试,这样就可以保证装配的工艺精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制造速度。再加上我们的许多大型构件都是3D打印一体成型,传统的钛合金零件制造主要依靠铸造和锻造,其中铸造零件易于大尺寸制造,但重量较大且无法加工成精细的形状。锻造切削虽然精度较好,美国F-22战机主要承力部件便是大型铸造钛合金框。但是零件制造浪费严重,原料95%都会被作为废料切掉,而且锻造钛合金的尺寸受到严格限制。F-22的超大型复杂钛合金构件,美国没有技术一次性成形,就分拆成三个铸件,然后焊接在一起。而中国现在可以使用新技术一次性成形。经过焊接在一起的大型构件的耐疲劳度就要差很多。
歼35和F35的差距,所反应的就是中美2国制造业的差距,中国已经进入了智能化制造时代,美国还在靠人工经验。
实际上,现在美国也知道F35拉胯,而且维护保养的成本太高,所以大幅减少了F35的采购,转而去采购四代半战机F15EX。那我们想一想,歼35的工艺都这么牛了,我们未来的六代机该多猛?
回帖(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