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束了为期4天的中国访问之后,普京并没有马上返回莫斯科,专机一出中俄国边境线,就马上降落在了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参崴,来这里,是因为普京与中方另有大事要谈。
第一件事,是在本周五举行的东方经济论坛,出席此次会议的除了俄方之外,还有中方高层、蒙古国总理以及老挝总理等,普京将与他们进行多边会谈。
而第二件事,则是重点中的重点,那就是部署与中方刚刚签署的能源大单。
普京这次的中国之行,可以说是收获满满,尤其是在能源这方面,在此次普京访华期间,中方与俄方共签署了两份能源合作协议,其中一个,是计划将“西伯利亚力量-1”天然气管道每年的最大输气量,从这之前的380亿立方米,提高到440亿立方米。
而另一个,就是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备忘录,这是一项事关中俄两国的超大型项目,而随着备忘录的签署就意味着该项目已经有明显进展了,一旦该项目建成,管道年输气量将会达到每年500亿立方米,这个输气量,比升级后的“力量-1”天然气管道还要多。
“力量-1”的扩容升级,“力量-2”的备忘录签署,对于俄罗斯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俄罗斯不缺能源,但缺能源市场,此前即俄乌战争之前,俄方还可通过北溪管道向欧洲输送天然气,而北溪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们都知道,所以,一旦“力量-2”建好并投入使用,那么就意味着俄罗斯的财政生命线东移,中方翻倍的吞吐量将是俄方经济外循环的最大保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已经明确承诺,卖给中国的天然气价格,将会低于俄方目前向欧洲客户收取的费用。
换句话说,就是俄方在天然气价格上,给中国“打了个折扣”。
而这两条天然气管道,均位于远东地区,这就意味着,一旦“力量-2”管道正式投入使用后,将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的拉动远东地区的经济,也会因此而带来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这就为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条件。
这还只是一方面,根据此次签署的备忘录上面的规划,未来中俄在结算方式上将会只使用卢布和人民币这种结算方式,也就是说,将会彻底摒弃传统能源结算的美元定价,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更是求之不得。
除了天然气管道,普京离开中国直接去了远东地区,主要是他牵挂着几个与中国有关的项目。
第一个是卡尼库尔干口岸,卡尼库尔干口岸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这里与我国的黑河市隔江相望,不过,由于这里受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该口岸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而转机出现在2022年,在2022年6月中俄首座跨境公路桥,即黑龙江大桥正式通车,这么一来,卡尼库尔干口岸就与我国的黑河口岸之间,也正式开通了货运通道,有了这个货源通道,远东地区与我国东北之间就实现了更短、更便捷、更稳定且常态化的全面互通。
自卡尼库尔干口岸与我国的黑河口岸互通之后,日均过货量直线上升,跨境大桥上也经常是重卡汽车排成长龙,据相关数据显示,从开通至今年7月,单是经过大桥的车辆就已经累计17万辆还要多。
但随着过货量的提升,以及驶经此处的汽车不断增加,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而问题基本集中在俄方那边,原来,俄方那边的口岸在通关设施等方面还处在比较落后的程度,而中国这边早已实现高效智能化通关,这就导致俄方那边的过关效率极为低下,来往司机也苦不堪言。
在这种情况下,低效率对俄方来说其实损失极大,原因很简单,如果卡尼库尔干口岸的基建、智能化等设施不做提升的话,那么中国的货物流将会因为这里通关效率太低,最终流向其他效率更高的口岸,如哈萨克斯坦等口岸。
一旦如此,俄方期望中的中俄贸易稳定增长这个事,实现起来就有一定难度了,也正因如此,在今年的7月底,俄总理米舒斯京在视察远东期间,就亲临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并下达了一条死命令,要求该口岸的二期工程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工。
除了卡尼库尔干口岸这个俄方的“重点工程”之外,与中方联合开发的黑瞎子岛相关项目,也是普京牵挂的事情。
黑瞎子岛的联合开发,并在这里建立中俄国际合作示范区,是中方与俄方在近几年携手共同去做的大事之一,也是一个双方都重点关注的项目,按照开发规划,岛上同样也会建设口岸以及配套设施,如公路口岸、数字化仓储中心以及跨境铁路等。
而这次普京直飞远东,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听取黑瞎子岛的开发汇报。
而在上个月,也就是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晤前,普京先去远东的马加丹州,到了与特朗普的会晤结束后,普京再度飞往远东楚科奇自治区,听取该地区行政长官的工作汇报。
在参加与中美的重大外交活动同时,普京仍牵挂远东地区,从这里就不难看出俄罗斯对远东地区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中国有关的项目。
而之所以如此重视,原因很简单,远东地区除了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最大通道之一外,同时也是俄罗斯与中国打交道的前沿地带,普京虽说结束了中国之行,但他的心仍聚焦在中俄关系上,他在远东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为中俄关系增重加码。
回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