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值天花板再度被AI引爆。甲骨文(Oracle)股价盘中飙升超40%,创始人埃里森一跃全球首富。OpenAI、xAI、Meta、英伟达等AI巨头巨额订单扑面而来,累计意向超3000亿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投行最新预测,未来十年全球AI基础设施年支出将突破6万亿美元。巨头纷纷押注,究竟是泡沫幻影,还是科技新秩序的序幕?
旧巨头能否重塑AI世界?
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重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甲骨文以一纸“超级大单”撬动市场神经。4.5吉瓦数据中心合作、近3000亿美元的AI算力意向协议、云基础设施营收同比55%的增长率,这些数字背后,是甲骨文对AI时代新生态的全力下注。
不止OpenAI,xAI、Meta、英伟达及TikTok等头部客户,签下了涵盖训练和推理的长期算力订单。根据New Street Research的数据,OpenAI单在2025-2030年间,训练与推理投入就将突破3300亿美元,甲骨文有望分到超1700亿美元的“训练”蛋糕。这一轮云厂商格局变迁,二线厂商市场份额有望提升至50%。甲骨文凭借低成本数据中心布局、灵活的混合基建模式、以及独有的RoCEv2网络技术,成为AI“卖铲人”阵营中的黑马。
但“超级大单”的本质,是一纸意向书(MOU/LOI),不是法律合同。市场热度之下,质疑声同样高涨:年营收仅600亿美元、现金流200亿美元的甲骨文,真能消化如此规模的承诺?业内普遍警惕,高杠杆扩张与激进产能规划背后的风险隐患。
泡沫边缘还是价值洼地?
AI算力基础设施正在成为科技资本的新战场。得州、马来西亚等地的数据中心用电量暴涨,2025年北美数据中心装机容量同比增长近60%。英伟达GPU依然独霸高端市场,甲骨文、博通则凭借“Plan B”策略成为AI客户的灵活选项。
TikTok已成为甲骨文最大GPU客户,2025年起至2030年算力订单量预计高达1100亿美元。马斯克的xAI也将所有推理负载部署到甲骨文云上,2027年收入预测突破50亿美元。AI“淘金热”下,谁是最大受益者?不是“挖矿者”,而是提供电力、土地、算力和云服务的“卖铲人”。
但这场资本盛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部分AI概念股涨幅远超盈利增长,资金涌入推高泡沫风险。AI基础设施投资的高杠杆模式,若遇到融资收紧或技术迭代失速,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甲骨文的“超级大单”模式,短期内对市场情绪有强烈提振,却也加剧了行业的执行风险。
技术、供应链与全球格局新变量
全球AI基础设施竞赛已进入高压时刻。美国、欧洲、中东和东南亚数据中心扩张潮汹涌,能源与芯片供应链成为制约算力扩张的关键。英伟达H100芯片持续供不应求,甲骨文则通过与矿企、富士康等第三方深度合作,快速锁定低价电力和扩容土地,12个月内就能交付百兆瓦级AI集群。
与此同时,行业内部的技术博弈也愈演愈烈。AI训练和推理需求的分化让云服务定价与资源调配愈加复杂。OpenAI、xAI等公司在训练阶段注重极限算力投入,推理环节则更看重灵活与成本控制。甲骨文正是凭借这种“灵活性”,成为许多巨头备份方案的优选。
权威机构IDC、Gartner最新报告显示,AI基础设施全球年复合增长率已超37%。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将逼近全球发电量的8%。市场对巨型替代者的脆弱性保持警觉,金融风险叠加技术升级的不确定性,任何一环失控都可能引发行业剧震。
超级大单,是AI盛世的开端还是高风险的信号?
甲骨文的AI超级大单重塑了市场预期,也放大了行业分化。算力与电力已成为新一轮科技竞赛的硬通货。泡沫与价值并存,风险与机会同在。2025年后,谁能真正兑现订单,谁会在风口跌落?AI产业的下一个爆点,或许会在冷静与狂热之间悄然诞生。
回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