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宏 张怀水 张蕊 周逸斐 石雨昕 每经编辑:陈星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公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注意到,相比“十四五”规划建议,本次建议出现了不少新提法,例如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
此外,记者注意到,建议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全篇出现“科技”46次,“创新”61次。强调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优化有利于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环境,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从篇幅分布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篇幅较长。稳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探索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等举措被写入规划建议。
不仅如此,“民生”也多次出现在其他部分,如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等。
为更好地理解“十五五”规划建议,记者从中挑选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18个新提法,并就此采访了多位专家。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NBD:为何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会对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这些都是前沿性战略性技术,当前,这些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实用技术研发初步或接近实现“从0到1”的突破。“十五五”时期将是这些前沿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时期,一旦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将大幅提升生产力水平,带动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健康、具身智能、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若干个高科技产业的新增长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监管方式,发展创业投资,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
NBD:此次建议提出了“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和风险分担机制”,您认为这主要是出于何种考虑?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高技术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于喆:一是未来产业面临着技术不确定性和市场不确定性,需要创业投资加火添柴;二是面临不确定性时,既需要政府的长期持续支持,同时也需要市场的最后验证,因此需要风险分担,既降低经营主体的风险,也降低政府误判错判的可能性,这也是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整体来说,增加风险分担机制是基于未来产业的特征,符合未来产业发展规律、技术创新发展规律的一种政策安排。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NBD:如何理解超常规措施推动工业母机等设备或技术的突破?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超常规措施是采用新的举国体制,由国家牵头,集合多元市场主体,包括国家主导下的科研机构、高校,也包括市场主导下的企业,抽调科研力量,凝心聚力,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等领域的研发投入较大,并非单一主体能够完成,且中国急需打破这些技术瓶颈,避免受制于人。采用超常规措施主要是为了尽快获得国产技术自主能力,实现进口替代。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NBD:把“人工智能+”写入规划建议对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特聘教授、数字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焦豪:我国经济发展要靠动力支撑,而这个动力已经从过去的劳动力优势和资源消耗,逐渐转向以技术驱动为主。无论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培育新兴产业,都离不开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像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它们是各类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当下全球技术竞争日益激烈,而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深层次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我们可以破解“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同时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NBD:相较于之前的促消费措施,“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与激发消费潜能之前存在怎样的关系?
洪略全球智库理事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意味着政府有可能会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最直接的效果是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消费场景的丰富,甚至能够创造更多新的消费场景,比如商业一条街、各种融合数字化的产品等。这显然更能够带动居民消费。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促进消费制度机制,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管理办法,落实带薪错峰休假。
NBD:本次规划建议提出,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您认为这一提法释放了什么信号?接下来,房地产在促消费方面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引领的新发展阶段,而且汽车和住房都属于大众消费,能够带动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房地产直接关联家用电器、装修以及日常家居生活用品等,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极强,这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替代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清理汽车、住房等消费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将有利于让房地产的带动能力得到释放,从而提振消费。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
NBD:为何针对煤炭和石油行业提出消费达峰目标?与我国2030年碳达峰整体目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可采取哪些措施确保目标落地?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关大博:煤炭和石油均为化石能源,而实现化石能源达峰是我国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一个前提条件。
中央财经大学能源经济专家邢雷:这要求我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提高新能源供给比重,推动能源消费绿色化低碳化。对能源产业来说,一是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二是要大力发展新型储能,三是要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NBD:相较此前,“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如何理解这一变化?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首先要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缓解各种冲击可能带来的波动。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及新旧动能转换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现阶段房地产、基建等一些传统动能正在减弱,而以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动能尚在培育和壮大过程中,还不能完全弥补传统动能减速的缺口,未来一段时间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将在扩大内需方面持续发力。同样重要的是,未来宏观调控还会注重“跨周期设计”,意味着“十五五”期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会搞大放大收。总体上看,“十五五”期间财税金融政策会保持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十五五”规划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