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中国机器人比手机还便宜,月薪零元不喊累,打工人危机要来了?
爱我中华发表于 2025-11-04 14:25
2025年10月23日,全球机器人产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节奏。美国特斯拉公司宣布其Optimus机器人今年的5000台量产计划搁浅,预计到2026年才能推出具备高度灵巧双手的第三代机型。同时中国松延动力推出了售价9998元的“小布米”人形机器人,这个价格仅比新款旗舰手机低一块钱,预示着机器人产品正在走向大众化。文案|编辑:凤梨这种鲜明对比正是当前全球机器人赛道的缩影。中国企业正以量产和价格优势快速进入市场,而国际巨头则在核心技术攻关上遇到瓶颈。中国早在2023年就设定了目标,期望在2025年培育出2到3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生态企业,这一规划与当前的市场动态高度契合。国内众多企业积极布局,通过复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激光雷达、电池组件及智能驾驶算法,有效降低了研发成本和时间,形成了快速响应的产业生态。可机器人进入工厂并非一帆风顺。以极氪工厂为例,优必选的Walker S2机器人虽然效率相比初期有所提升,但距离生产线对失误率的严苛要求仍有差距。机器人目前主要面临三大瓶颈:首先是操作不够精细,特斯拉耗时三年也未完全攻克灵巧手难题,国内产品在精细操作上仍需改进;其次是认知能力不足,机器人往往只能识别特定模式,更换工作环境就需要重新训练大量数据,缺乏通用性;最后是成本问题,一台机器人的高昂投入,使得其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采取了务实策略。既然机器人难以在复杂精密的装配线上完全取代人工,便优先选择那些“脏、累、险”的特定场景进行突破。华安百唐公司将机器人应用于钢铁厂的废钢分拣,机器人能够全天候在高噪音、恶劣环境下工作,有效解决了人工分拣效率低、环境差的问题。在纺织行业,机器人也被引入处理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接线头工作,缓解了年轻劳动力不愿从事这类工作的困境。民生证券预测,到2030年,纺织行业有望引入11万台机器人以填补用工缺口。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也更加看重机器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是技术展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在于其“补人的缺”而非“取代人”的定位。特斯拉或许追求通用型机器人的未来愿景,但中国企业正通过专注于解决特定场景下的实际需求,逐步渗透市场。这种从特定应用起步,逐步实现技术迭代和成本优化的策略,正在为中国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竞争优势,并有望改变未来全球机器人的产业格局。
回帖(9):
9 # huwg
11-05 05:42
谢谢分享
8 # huwg
11-05 05:41
了解一下
7 # huwg
11-05 05:41
来看看了
6 # 任逍遥
11-05 01:50
不错,了解了
5 # 任逍遥
11-05 01:50
也就看看
4 # 任逍遥
11-05 01:50
来看一下
3 # srwam
11-04 21:50
也是无奈
2 # srwam
11-04 21:50
了解一下
1 # srwam
11-04 21:50
来看看

全部回帖(9)»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