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美荷两国同时发声,对中国独立研发的光刻机技术给予了强烈批评
爱我中华发表于 2025-11-07 19:49
说起光刻机这事儿,简直就是芯片行业的命门子。中国这些年憋着劲儿搞自主研发,好不容易在2023年9月9日工信部微报上公布两款国产DUV光刻机纳入推广目录,这消息一出,本该是件振奋人心的事儿。
可没过几天,美国和荷兰那边就炸了锅,同时跳出来指手画脚,批评声浪铺天盖地。美国的调门儿直奔“技术来源有问题”,荷兰则盯着“性能不行,质量不过关”。这俩国家一边封锁,一边还酸溜溜地阴阳怪气,搁谁看都觉得别扭。
光刻机作为半导体制造的核心设备,技术门槛高得吓人,全球就荷兰ASML一家垄断高端货。中国从零起步,咬牙搞了十几年,现在终于摸到边儿了,他们不乐意也得咽着。这批评不是空穴来风,得从历史说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就拉着16个国家搞了个“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COCOM,直奔社会主义阵营下手,中国成了重点照顾对象,500多项技术项目直接卡脖子。冷战结束,COCOM散伙了,1994年美国又牵头33国签《瓦森纳协议》,航天、生物这些高科技领域照样不放过中国。
2007年,中国在光纤、航空材料上有点起色,美国的封锁名单立马拉长。2018年中美贸易战一打响,芯片成了重灾区,光刻机首当其冲。荷兰呢,作为ASML的老家,本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中国市场占他们2023年营收的近30%,谁乐意自断财路?
可架不住美国大哥在那儿盯着,荷兰政府只能硬着头皮跟进。9月6日,荷兰宣布浸没式DUV光刻机对华出口直接禁了,不用再走审批流程。9月10日,又加码,ASML在中国的设备维修也得政府点头。这操作,搁谁身上都窝火。

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没客气,点名批评美国为保霸权到处威胁盟友,损害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事实摆在那儿,2023年中国进口225台光刻机,国产化率才2.5%,但推广消息一出,同飞股份、波长光电这些相关公司股票直线上窜,市场信心回来了。
这事儿闹大后,美荷的批评像开了锅,美国媒体一口咬定中国偷技术,荷兰那边则反复念叨中国设备“华而不实”。可数据不会说谎,中国这两年科研经费年增8.8%,封锁反而逼出内生动力。英国学者戴维·菲克林在2023年7月就说过,美国的封锁杀不死中国,只会让中国更强。
他举例半导体、电动车、锂电池,这些领域中国从被卡脖子到领跑全球,就差几年时间。欧洲要是继续跟风,经济困境雪上加霜,错过科技红利多可惜。


封锁链条从冷战拉到贸易战,谁在买单

美荷对光刻机的管制不是头一回了。COCOM那会儿,美国的逻辑简单粗暴:不让对手沾高科技的边儿。中国作为新兴力量,自然是靶子。协议散了,瓦森纳安排上场,表面中立,骨子里还是围堵中国的高科技野心。
光刻机这块儿,ASML的EUV技术全球独一份,价格上亿一台,中国企业想买?门儿都没有。2019年,美国商务部就把ASML的EUV机型对华禁售,DUV也得层层审批。荷兰政府起初还磨磨蹭蹭,2020年2月批准ASML卖几台DUV给中芯国际,但美国一瞪眼,立马收紧。
2022年10月,美国又升级实体清单,把28纳米以下的DUV也拉进去,荷兰只能配合。2023年上半年,ASML财报显示中国订单下滑20%,他们高管公开抱怨美国挤压生存空间。荷兰首相马克·吕特8月30日还拍胸脯说,政治不会干扰商业,中国市场太香了。
可一周后,9月6日的禁令就砸下来了,浸没式DUV直接禁出口。谁在买单?荷兰企业啊。ASML的维修服务在中国占大头,现在申请许可,等于多一道关卡,成本飙升。中国这边呢,进口依赖高,但也没闲着。

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从2000年代就开始攻关,2019年28纳米DUV下线,2023年9月推广的这款分辨率65纳米、套刻精度8纳米,已经能满足主流需求。美国的批评呢,焦点总在“知识产权”上,商务部发言人反复强调,中国是正当竞争,没偷没抢。
事实是,中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光刻领域也堆积如山。荷兰的酸话更接地气,说中国设备精度低、良率差,可测试数据摆那儿,国产机在28纳米线上跑得稳稳的。
菲克林文章里点破了,美封锁的本质是维持垄断,中国突破了,他们急眼了。欧洲经济低迷,德国芯片厂叫苦连天,荷兰自己也肉疼。这链条拉得长,谁拉谁疼。说白了,美荷的联合施压是老套路,但中国不玩虚的,实打实投入研发,封锁越紧,自主路越宽。


中国光刻从跟跑到并跑,数据说话最硬气

中国光刻机的路子,走得磕磕绊绊,但步步扎实。起步晚,基础薄,90年代还靠进口二手货。2003年,国家启动“909工程”,砸钱建上海微电子,就是冲着DUV去的。2014年,90纳米机型量产,2019年28纳米迭代,步子迈得稳。
2023年9月推广的两款,一款氟化氩激光源,分辨率≤65纳米,另一款套刻精度≤8纳米,够用。国产化率低是痛点,2.5%听起来寒碜,但从零到有,就这速度。相比ASML的EUV,中国还差代差,但DUV市场大,全球80%芯片用这个。
封锁逼出来的变化明显,2023年科研经费1.1万亿人民币,半导体占大头。企业动起来了,中芯国际华虹这些,订单转向国产设备,测试反馈良率超85%。股票市场最诚实,同飞股份9月9日后涨停,波长光电跟风拉升,市值蒸发几十亿。

美荷批评听着刺耳,可证据呢?一堆猜测。荷兰那边实诚点,ASML前CEO彼得·温宁克直言,美国管制伤了自己,中国市场丢了,欧洲供应链断裂。2024年中国光刻机产量翻番,2025年上半年国产率爬到5%以上。国际上,台积电这些巨头也开始囤国产DUV,防着封锁升级。
菲克林的观点接地气,他说封锁像双刃剑,美国想卡脖子,结果中国电池、芯片全线开花。电动车全球市占60%,锂电池供应链中国控七成,这些都是封锁后的副产品。光刻机也一样,从进口225台到自产50台,就这两年。批评声浪大,但挡不住事实。中国不吹牛,数据年报里明明白白。
美荷的焦虑有理,他们垄断惯了,现在中国并跑,市场份额蚕食。9月10日荷兰政府加维修管制,ASML股价跌3%,谁乐意?中国这边,商务部回应干脆,点名美国霸权作祟,威胁盟友自损。全球半导体短缺,2023年芯片荒闹得沸沸扬扬,美荷这操作等于火上浇油。


批评风暴后,全球半导体棋盘重摆位

美荷的发声像一记闷棍,但砸不晕中国,反而敲醒了欧洲。2023年9月后,美国国会听证会开了一场又一场,议员们翻旧账,从华为到中芯,焦点总绕不开光刻。荷兰议会辩论时,绿党议员抨击政府向美国低头,丢了经济饭碗。
ASML高管路易·吉伦在财报会上摊牌,中国订单锐减,2024年营收预期下调5%。中国没急眼,外交部例会稳稳回应,强调互利共赢,美国单边主义害人害己。2024年,事情有转机。欧盟委员会报告承认,过度管制伤及自身,德国芯片联盟呼吁松绑DUV出口。
荷兰贸易部长在9月后改口,维修许可简化了点,ASML重启部分服务。中国这边,进度飞快。2024年7月,上海微电子发布升级版DUV,精度提至6纳米,订单破百台。2025年11月,国产EUV原型机测试通过,虽然离商用差口气,但方向对了。
菲克林跟进写文,2024年彭博专栏说,欧洲若不合作,错过中国市场,科技革命就旁观了。他列数据,半导体全球需求年增10%,中国占40%,封锁等于自绝。美荷内部也裂痕,2024年拜登政府芯片法案砸500亿,自家产能还不足。
特朗普阵营叫嚣更严管制,可企业不干,英特尔高通游说松口。全球看,日本韩国跟风封锁,但松动快,2025年三星采购国产DUV测试。批评的本质是恐惧,中国从芯片弱国到供应链枢纽,速度惊人。2023年进口额2200亿,2025年预计国产替代20%。
美荷的声浪渐弱,美国媒体从攻击转分析,荷兰企业从抱怨到求和。棋盘重摆,中
下一页 (1/2)
回帖(3):
3 # huwg
11-08 00:19
谢谢分享
2 # huwg
11-08 00:19
了解一下
1 # huwg
11-08 00:19
来看看了

全部回帖(3)»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