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一篇署名文章的重磅发声,让军迷圈感受到非同寻常的信号密度——“腐败是战斗力的‘第一杀手’”“军队反腐必须严于、高于地方”,字字千钧,不是泛泛而谈的警示,而是剑指沉疴的宣战书。尤其值得深思的是,当一批违纪违法军官被严肃查处,外界误以为是“收尾”时,这场风暴实则刚进入攻坚阶段:军队反腐从高层震慑向全域覆盖延伸,从个案清理向系统施治深化,背后藏着的,是守护国防根基的绝对决心。
军队的特殊性,决定了反腐的底线不容丝毫突破。地方腐败侵蚀的是民生福祉,而军队腐败动摇的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若装备采购合同里藏着回扣,坦克的装甲厚度、炮弹的精准度可能就差了“致命一毫米”;若后勤保障中存在克扣,士兵寒冬里穿不上保暖棉衣、训练场上喝不上热汤,战斗力便会在无形中消融;若干部选拔背离“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靠关系上位、凭利益晋升,指挥链上就可能出现“庸官弱将”,真到战场便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些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古今中外军事史反复印证的铁律:一支被腐败蛀空的军队,再庞大的规模、再先进的装备,也终将沦为“纸老虎”。
战斗力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每一颗子弹、每一次训练、每一份保障实打实堆出来的。过去一段时间,军队中确实存在过一些沉疴积弊:文山会海占用练兵时间,装备采购的暗箱操作滋生寻租空间,少数干部把“搞关系”看得比“练本领”重要。而这场反腐风暴的核心,正是要斩断这些侵蚀战斗力的“利益链”——如今,文山会海被大刀阔斧精简,官兵有更多时间扎根训练场;装备采购全程公开招标,每一笔经费流向可溯、每一个部件质量可查;干部选拔晋升向实战实绩倾斜,一批懂打仗、善带兵的年轻军官走上关键岗位。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零容忍”的铁腕执纪,是“刮骨疗毒”的勇气担当。
一批违纪违法者被查处,绝非反腐的终点,而是向纵深掘进的发令枪。中央的态度早已明确:军队反腐没有“铁帽子王”,没有“特殊地带”,更没有“下不为例”。军衔再高,只要触碰红线就必被查处;功劳再大,一旦违纪违法也难逃追责。这种“不设禁区、不留死角”的态势,释放出强烈信号:高层“老虎”要打,基层“苍蝇”更要拍。那些潜藏在基层的“吃拿卡要”、采购中的层层盘剥、带兵中的歪风邪气,看似是“小问题”,实则是侵蚀军队凝聚力的“大隐患”。接下来,反腐利剑必然会更加精准地指向这些“微腐败”“潜规则”,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这句话放在军队身上,分量重过千钧。军队不是真空地带,权力集中、资源密集的领域,向来是腐败易发高发的风险点。但这场风暴用实际行动证明:人民军队有勇气正视问题,更有能力解决问题。从清理违规住房到整治有偿服务,从规范经费使用到强化监督执纪,一系列组合拳不仅清除了害群之马,更在完善制度、扎紧笼子——当“不敢腐”的震慑持续强化,“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自觉逐步养成,军队的政治生态必将更加清朗,战斗力也必将实现质的跃升。
当下的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复杂严峻。一支纯洁过硬、能打胜仗的军队,是国家最坚实的后盾,是人民最安心的依靠。军队反腐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在为战斗力“除锈”“加油”;每清除一个腐败分子,都是在为国防长城添砖加瓦。当所有积弊被彻底清扫,当每一名官兵都能心无旁骛练兵备战,当“打仗”成为军队一切工作的唯一指向、最高标准,这样的军队,才能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利剑高悬,震慑常在;自我革命,永无止境。军队反腐的纵深推进,不仅是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民心所向、国运所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场风暴的持续深入,人民军队必将以更加纯洁、更加坚强、更加有战斗力的姿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捍卫好人民的幸福安宁——这,正是军队反腐最深刻的意义所在。
回帖(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