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在第六届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揭晓了第六届“十大发明”评选结果。这些跨越计算、操作系统、通信、存储等多个关键领域的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华为持续领先的技术实力,更将为各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01、Scale-up超大规模超节点算力平台
在AI大模型训练、超算中心等对算力需求激增的场景下,Scale-up超大规模超节点算力平台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该平台通过创新的节点互联架构,打破了传统算力集群的性能瓶颈,将单个超节点的算力密度提升3倍以上,支持数千颗高性能芯片的协同运算。其采用的智能负载均衡技术,可根据任务需求动态分配算力资源,使算力利用率从传统平台的60%提升至90%以上。无论是气象模拟、基因测序等科学研究,还是工业仿真、自动驾驶训练等工程领域,该平台都能提供稳定高效的算力支撑,为算力密集型产业发展扫清障碍。
02、鸿蒙全栈架构创新技术
鸿蒙全栈架构创新技术构建了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基石,其核心突破在于分布式技术与全场景适配能力的深度融合。在底层内核层面,采用微内核与宏内核协同架构,既保障了物联网设备的轻量化与安全性,又满足了高性能终端的运算需求。动态内存压缩技术采用改进的ZRAM算法,在华为P60 Pro等终端上实现后台应用驻留数量增加50%,彻底解决多任务运行时的卡顿问题。存储虚拟化层的智能预加载技术,使文件系统随机写入速度达280MB/s,4K随机读取IOPS提升至150K,同时实现手机、平板、汽车等多设备的无缝流转,真正打破设备壁垒。
03、折叠新形态
折叠新形态技术聚焦折叠屏终端的体验升级,从结构设计到显示效果实现全方位创新。其研发的超弹性铰链采用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质,经过20万次折叠测试后仍能保持结构稳定性,铰链厚度较上一代减少20%,使设备整体重量降低15%。屏幕方面,采用自研的柔性OLED折叠屏,通过像素补偿技术解决了折痕问题,同时将屏幕峰值亮度提升至2800尼特,在强光环境下仍能清晰显示。创新的分屏交互逻辑支持多任务并行操作,折叠状态下可实现主副屏内容的智能联动,为移动办公、影音娱乐等场景带来更便捷的使用体验,推动折叠屏手机向大众消费市场普及。
04、短距光互联
短距光互联技术以光通信为核心,重构了设备内部及近距离设备间的传输链路,解决了传统电互联速率低、功耗高的痛点。该技术采用微型化光模块设计,将光收发组件集成在尺寸仅为10mm×5mm的芯片上,传输速率达到100Gbps,是传统铜缆传输的5倍以上。在功耗方面,每Gbps传输功耗仅为0.1瓦,较电互联降低60%,尤其适用于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AI芯片互联等短距高速传输场景。其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可有效减少电磁干扰对传输稳定性的影响,保障数据传输的精准性,为高密度计算设备的互联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
05、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
新一代超高容量和性能SSD通过存储芯片架构与控制算法的双重创新,实现了容量与速度的同步飞跃。该SSD采用3D NAND堆叠技术,将存储单元堆叠层数提升至512层,单盘容量最高可达100TB,满足企业级数据中心对海量数据存储的需求。在性能表现上,持续读取速度突破8GB/s,持续写入速度达6GB/s,4K随机读取IOPS超过200万,较上一代产品性能提升120%。针对数据安全,内置硬件加密模块支持AES-256加密算法,同时具备智能坏块管理与数据备份功能,在提升存储性能的同时,确保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适用于金融、医疗等对数据存储要求严苛的行业。
06、GigaGreen RAN
GigaGreen RAN是面向5G及未来通信网络的绿色基站技术,核心在于通过能效优化实现网络容量与能耗的平衡。该技术采用自适应节能算法,可根据基站负载动态调整硬件运行状态,在低负载时段自动关闭冗余模块,使基站能耗降低35%以上。基站设备采用高效电源模块与散热设计,电源转换效率提升至98%,同时通过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优化,在提升信号覆盖范围与传输速率的同时,减少信号干扰导致的能量浪费。此外,该技术支持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接入,实现基站的低碳运行,为通信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07、基于实时环境认知的辅助驾驶新范式
该辅助驾驶技术以多传感器融合与AI实时决策为核心,构建了更贴近人类驾驶逻辑的智能驾驶系统。通过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协同工作,实现对车辆周围360度、200米范围内环境的精准感知,环境数据更新频率达100Hz,可快速识别行人、车辆、障碍物及交通标识。基于华为自研的ADS 4.0芯片,AI决策系统能在50毫秒内完成环境分析与驾驶指令输出,针对突发情况实现提前预判与快速响应。其创新的地图融合技术,将高精度地图与实时环境数据相结合,即使在隧道、恶劣天气等复杂场景下,也能保障驾驶安全,推动辅助驾驶从L2+向L3级别的跨越。
08、昇腾亲和数学推理加速
昇腾亲和数学推理加速技术是针对AI芯片的底层算力优化技术,聚焦提升数学运算密集型任务的处理效率。该技术通过定制化的指令集设计,对矩阵运算、深度学习模型中的卷积运算等核心数学操作进行硬件加速,使昇腾芯片的数学推理性能提升80%以上。创新的混合精度计算技术,可根据任务精度需求自动切换运算精度,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降低算力消耗与内存占用。针对科研领域的复杂数学建模、AI领域的大模型训练等场景,该技术能显著缩短任务处理时间,例如将某大型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为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算力保障。
09、F5G-A万兆光接入:50G PON关键技术
50G PON关键技术作为F5G-A万兆光接入的核心,构建了面向家庭与企业的超高速光网络接入能力。该技术采用波长复用技术,将单纤传输容量提升至50Gbps,是当前10G PON技术的5倍,支持单个用户终端实现10Gbps的下行速率,满足4K/8K超高清视频、VR/AR等大带宽应用的需求。在传输距离上,覆盖范围扩展至20公里,同时支持分光比1:128,大幅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其具备的低时延特性(端到端时延低于10毫秒),还能满足工业互联网中远程控制、实时数据传输等场景的要求,实现“千兆到户、万兆到企”的网络接入目标。
10、红枫原色影像
红枫原色影像技术通过影像传感器、光学镜头与图像处理算法的全链路优化,还原人眼所见的真实色彩。该技术采用自研的超感光传感器,提升了对光线的捕捉能力,在低光环境下的噪点控制能力提升40%,动态范围达到16bit。镜头方面,采用非球面镜片与镀膜技术,减少光线折射与反射带来的色彩偏差。核心的原色还原算法基于百万级色彩样本训练,能精准校正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失真,尤其在红色、绿色等易失真色彩的还原上表现突出,使照片色彩更贴近自然场景。同时支持8K视频拍摄与HDR影像录制,为手机摄影爱好者与专业创作者提供更出色的影像工具。这十大发明涵盖了从基础技术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不仅是华为技术研发实力的集中体现,更将推动相关行业的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落地应用,将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