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出版社与电商“掐架”?何不换博弈为三赢
爱我中华发表于 2024-05-24 15:45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5月21日,京东图书采销员工魏超公开回应多家出版社抵制京东618图书大促事件。他表示,是想卖更便宜的图书让利消费者,想薄利多销扩大销量给合作伙伴创造收益,想促消费为社会创造价值。出版社抵制图书促销,不仅折射出数字浪潮下传统出版业与电商平台的利益冲突,也映照了当前社会对知识价值认知的双重标准。
不少读者指出,“一面高喊严厉打击盗版,一面又是书贵如金”“一个是商业思维,一个是垄断思维”,这实际上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该如何平衡文化产品的商业价值与其固有的文化意义。
图书定价一直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一方面,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书籍价格水涨船高;另一方面,知识的传播需要书籍能够被更多人接受和阅读。这种矛盾使得图书价格成为公众诟病的焦点。图书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承载着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出版社和作者需要通过销售图书获得应有的回报,这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确保出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然而,当促销成为电商吸引流量、提高销量的手段时,图书的价格被严重扭曲,不仅损害了出版商和作者的利益,也误导了消费者对图书价值的认知。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是否真的有利于图书市场的长远发展?低价促销虽然能短期内吸引消费者,但长期来看,可能会造成图书市场的恶性竞争,进而影响内容的质量和文化多样性。更严重的是,还有可能导致读者产生错误的消费心理——只在打折时才购买图书,这种心态无疑会对图书的正常销售造成冲击。
一面是出版社和零售商的利润空间,另一面是文化传播与消费者的钱包。出版社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博弈,不该是零和游戏,而应该是基于对文化传播责任的共同承担,打造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图书销售环境,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让出版商、电商平台和消费者“三赢”。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味地价格竞争,而是质量与价值的提升,让每一本书都能在尊重与保护下,发挥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来源:彩云网评
责编:孙于晨
编审:李雪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回帖(2):
2 # ddwg0818
05-25 07:23
只是来看看
1 # ddwg0818
05-25 07:23
偶尔路过来支持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