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从“伽利略”计划看中国的科技突破
爱我中华发表于 2024-05-24 15:54
01.“伽利略”计划的诞生与中国的参与
在 1991 年的时候,美国于伊拉克战争之中凭借着 GPS 导航系统充分地大显神威,这一情况让中国以及欧洲的各个国家都极为清楚地意识到卫星导航系统所具备的关键重要性。于是,在 2002 年之际,欧盟开启了“伽利略”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在于构建起一个独立而且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涵盖了空间段、地面段以及用户段等多个方面,预计进行投资的金额达到了 34 亿欧元,并且会部署数量众多的卫星。在那个时候,中国虽然已经成功发射了北斗一号卫星,然而宇航级芯片的制造工艺处于落后的状态,自行研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恰好此时欧盟发出了邀请而且美国也并未进行阻挠,中国发现了这一机会,进而决定派遣专家小组前往欧洲参与合作事宜。到了 2004 年,双方成功达成了合作协议并且正式予以签署,中国投入了数量庞大的资金参与到研发等各个方面,进而获得了与之相应的权益。中国投入 2.3 亿欧元且深入参与卫星的研发、技术革新、地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用户服务。获得系统 20%所有权和 100%使用权。
02.合作中的波折与矛盾
然而,美国开始从中间进行作梗,与此同时,欧盟的内部在投入与收益的分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伽利略”计划对于中国存在着歧视的情况,在原子钟技术方面严密地进行防守,坚决不让中国参与到研发之中,这一情况使得中国的专家们感到极为不满。原子钟是卫星定位的核心技术,利用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能够精确地计算时间,对于卫星定位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碍,中国最终决定依靠自身进行自主研发。
03.中国的崛起与“伽利略”的困境
在 2012 年,中国成功研发出了北斗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具备着独特的功能。而在这个时候,“伽利略”系统的进展显得较为缓慢,一直到 2016 年才完成部署工作。到了 2017 年的时候,出现了原子钟的故障问题,到了 2019 年,该系统彻底瘫痪并且宣布进行升级。而中国的北斗三号卫星成功实现了组网,性能表现极为卓越,并且已经成功打入到欧洲市场之中,这让欧洲方面始料未及。总结:这一系列的事件引发了有关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深入思考。在中国在遭受排斥和限制的情况之下,通过自主研发取得了极为巨大的成功,而“伽利略”计划则遭遇了众多的问题。这是否意味着在高科技领域之中,自主创新才是最为可靠的途径呢?同时,欧盟与中国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充分反映出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在合作中有效地保障各方的权益并且实现共赢,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但不能予以否认的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崛起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其对于全球导航领域所产生的影响将会持续不断地扩大。
回帖(2):
2 # ddwg0818
05-25 07:20
了解一下,顺便支持大佬
1 # ddwg0818
05-25 07:20
路过瞧瞧,支持大佬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