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那就算了,我的意思只是RAM不管有没有都不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举一反三,如果新款的刻录机相对老款只是在DL RW上进步些,芯片没多大变化(步进而已),而价格居然相差三十元以上,我想决策是容易的。顺便以现在的为例,由于DVD +R、-R已经成熟了,16X基本封顶了,不会再提高了(PX除外),所以以后真正值得少数人关注的只有+RW、+R DL的速度,其他的RAM、-R DL只是花头,全兼容没多大意义的,试问一辈子都用不到的盘片,兼不兼容有甚关系?
还有我想说一下产地的问题。经常看到有人为产地争来争去,其实大马乃至日产的也不见得很好,作什么东西总需要经验的,大马的并不见得比我们好,尤其是设备与员工,但我国的工厂一般都是最近几年布置的,经验难免不足,而大马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大马=老马,^_^。而日本的员工素质以及管理确实好的多,并且没有技术壁垒,当然上手快,相对好,可惜也贵啊。再说低端的400多的刻录机,日本的承受不了成本,也都转移了。至于做手脚,好像没有这方面的证据啊。最近我国的有名的Benq也是逐渐进步累计经验的,起码相比1620、1640的进步是明显的。建兴单单看主控与光头并不见得很好(甚至lj),但经验丰富,所以口碑很好。国产,对了,应该是说大陆产主要是经验原因吧,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耳机产地的文章,发现很多日产乃至大马的,其实也是大陆产的,适当的媚外情绪收到打击,^_^。国际贸易法例中,包装地即为产地,所以很多狡猾的厂商做了手脚,生产好之后国外跑一圈又回来了,纯粹是当我们冲头(日产的先锋例外)。刻录机中,即使民用最高档的如PX712/716/755/760也是国产的(设计是日本的),台湾代工的那就更多了(也算国产),单单看产地确实不大成熟啊,反而国外的论坛,对made in china倒是满放的开了。对了稍微修正一下的是有些厂家有几个工厂分别对应不同的销售地区,一般来说马来的与大陆的差不多(不要相信什么采用日本原厂标准之类的鬼话),但也有少数厂家确实日本生产的,好像用料比马来的好(道听途说),标准比国产的严,但一般只销往欧美,台湾都不一定买的到。
最后说一下网站与报刊的光驱评测,我建议除非评测发现什么大问题,最好不要看,或者说不要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实际上很明显,很多人买刻录机总是希望能顺顺利利的服役,刻的盘好一些固然很满意,但也不要太差,刻录机最主要的就是寿命,很多刻录机使用时间长不了。而且,说实话,拿几张刻录盘弄个刻录曲线来说明一款好机很难有说服力,每款刻录机总有他适合的碟片,也有不足之处,不同种类的碟片有上千种啊,评测反映不了什么,例如只善于-R的某刻录机在某些+R的碟片刻录很好那是很正常的,即使具体碟片换个环码的也可能差很多。而且绝大部分”公正”的评测是做了而且很容易做手脚的,如果有人反对,其实刻录机的评测收好处的比例很多(广告回馈),菜鸟看了太危险,还不如去某些光驱专业论坛看看人气了解一下实际一点(而不是傻乎乎的提问买哪个刻录好啊之类的挨宰对象)。最主要是,其实光驱的刻录曲线由于技术、批次不同,差的并不代表实际中使用差,而刻录机最最最重要的是使用寿命,这点只能时间以及口碑来证明,从来没有评测做老化测试的,希望各位善于对待评测,如果是菜鸟的话,比较中肯的意见是不如不看,免得被肮脏的品牌先入为主。
捎带提及附送的东西问题,大家知道,刻录机厂商与盘片厂商关系密切,有些甚至专门向盘片厂收权利金的,所以很多刻录机尤其是新老款促销时经常送东西,有些小气的,送送钥匙环以及盒子杯子之类的东西,义乌那儿1块钱就能买到了,没意思。遇到最多的是捆绑盘片,例如是N张三菱16X的DVD-R,那也不错,三菱的现在价格是3元多一张,折算一下就可以了,不过小心有些店家经常克扣,或者有些厂商把威宝当三菱卖,虽然威宝是三菱旗下的二线厂商,但品质不可同日而语,威宝甚至不少都不如由于合同原因用太诱劣质盘代工的威宝变色龙系列,简单说威宝价格很普通,品质也较普通,小心用威宝驴猫换太子;还有些送的盘片更不堪,是些低端的徕德、MCC、大自然片,这都算还好的了。更有些厂商甚至送前面提到的,意义不大的,-R DL,RAM之流,这些盘片没人买的,迫于压力盘片厂商会生产一些,纯粹靠搭售刻录机来清空库存(猜测内部价肯定非常便宜),一句话来说就是鸡肋:看样子把,盘片也值点钱,实际使用嘛,去哪里用?所以建议大家可以干脆无视这种盘片。
补充一下,现在的小孩鸟的很,动不动就说蓝光(简称BD)、HD马上来了,DVD没意义要淘汰了,其实BD、HD阵营不像DVD,他们一开始就是完全对立分开的,理论上支持BD、HD的光驱成本不低,所以他们的融合有时间慢慢熬。最主要,这些东西要平民化,起码很久,尤其是在对立的情况下,即使出来了,样品与普及到百姓也有很久的时间,如果BD、HD达不到8X的话根本没有刻录价值,高速盘片技术对硬件要求太高了,现在的硬盘都很吃力(简单说,即使普及了,现在的低端配置也很勉强或者早就淘汰了),大家回顾历史吧,DVD也才今年下半年彻底统一了,上半年还有”高手”在4000左右的价位推荐CD-ROM的,VCD是89年出来的,DVD是95年确定的,沧海桑田,一个产品的成熟至少要等上5-10年,BD、HD的普及不会很快,现在只有ROM而已,XD-R、XD-RW,以及速度的提高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走。顺便个人看法是虽然BD来得大一些,但HD也够大了,HD盘片便宜,而且加密版权比BD好多了,可能更适合电脑,微软也被逼表态,有的好戏看。
末尾申明一下,DVD刻录机尤其在沿海地区也有不少份额的假货、返修货流入市场,此外刻录机虽然比光驱好一点,但品质总有参差不齐的,差的品牌也说不定有好的,好的品牌说不定也有差的,就像华硕的主板也难免坏掉,七彩虹的显卡也有不少使用很好的,所以不要为个体现象所迷惑。再者,DVD刻录机还有些额外的事情,如86数据线、打开DMA,电源功率,学会用nero,学习打开booktype,学习刻录文件、音乐、电影,刷新固件,刻录时注意系统负担,刻录速度是否稳妥,碟片挑选与识别等问题,基本上初期接触的都是这些问题,不一定是刻录机的原因。
切入正题,开始具体分析了,由于市面机型很多,有带光雕的,有SATA的,有外置的等,一般与内置的差不多,不分析了(其实这些了解也不多),只举的是代表性的款式而已。分析上只看的是刻碟的能力,因为刻录机买来首先就是刻录的,读盘是次要的,不过现在的刻录机多多少少有些认盘较慢、挑盘的现象,谁叫DVD论坛与联盟打架,推出了一大堆DVD刻录碟的格式(注意哪怕是RAM,也有很多不同的具体标准,麻烦),百姓遭殃。不过一般来说分-R与+R两派,刻-R好的一般+R差一些,也有+ -R都可以的,具体下来也很难说,你说某个系的+R不好吧,偏偏某些碟片好的让人吃惊,所以我也只是从整体上来说的,基本还是客观的。此外硬件来说,从低端机型的主控芯片来说,不考虑高档的少见的soc芯片,如果瑞萨的90分,那飞利浦、松下80分,NEC、MTK70分吧。从光头来说,其实前面说过了,虽然光头的重要性与主控差不多,但光头同质化多,像XBOX经常换光头,被NEC收购的三洋,与飞利浦、先锋都差不多,不过三星已经台湾某品牌的光头据说比较差劲。刻录机一般很多人喜欢讨论主控就是如此(再具体的次要些的马达之类的就不讨论了),不过什么东西看做工与表现最实际,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