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如果不是有人把《长安的荔枝》那份演员名单翻出来贴在网上,说实话,大多数人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一部国产剧,竟然塞进了5个外籍主要演员、33个外籍参演演员。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axegupay5k/893648f2adf54805bc24b56bfcfd1b06~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qF1YXjBQVZLuiwEYgTJljy1dJXU%3D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d705c67ab5c4006b4fbd5ee87d03f70~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vxyerSsWLjQV5pej%2Bh5KQ2%2BoBBM%3D
这不是纪录片,不是国际合拍片,不是讲洋人如何看大唐盛世,也不是翻拍《马可·波罗》。这是国产历史题材剧,剧名叫《长安的荔枝》,主打“中式美学+本土故事”,结果演员阵容打开,满眼“外来的和尚”。你说观众不炸锅,可能吗?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889bae2e0d94523a431119549efe161~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0QlHWqo5fRo6JMj6DOXKc9fMooo%3D
问题不只出在“谁演”,而是出在:在“限籍令”还在明面上有效的前提下,这事居然发生得这么轻描淡写。真到了这一刻,大家才发现:政策没有废,底线还在,但用的时候,好像可以“选择性使用”了。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32fabb69f3f4bcba77c55bda7a1002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dUyTS4Xst6VQoxg6crOWsFi3b4g%3D
来,我们先把记忆拉回到2018年。
那一年,广电总局起草的《境外人员参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写着: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般不得”聘用外国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担任节目主持人,参与电视剧、综艺类、访谈类等节目要报备。
再往后,2020年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更是进一步提出:外籍或港澳台艺人参与演出,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形象,不得触犯底线。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ae4194bf0bd44688ac5fc8d28c3a8c4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I9DOodYUhrvbzu7LWjoWK99Cr8Y%3D
就是这一套规定,民间叫它“限籍令”。虽然不是法条层面的“禁”,但它起码传递出一个明确态度——本国舞台,不能沦为外国籍艺人“收割红利”的便利窗口。
这话说得不重,却掷地有声。谁都明白,这不是排外,是底线。国家可以包容多元,但不能放弃主导。尤其是在文化输出这块,谁来扮演“我们自己”的故事,那就必须问清楚:他到底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人”?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e79e686f71e74cd495fdb06a24d679a0~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PlGmpBMGCaB4P%2BnvcaAzQo%2BvSJQ%3D
这个逻辑,在2024年的金鹰奖上展现得最彻底——斯琴高娃、冯嘉怡、陈冲、蒋诗萌,通通因外籍身份被取消参评资格。
你可以觉得可惜,但你没法说“冤”。国籍不是演员的原罪,但它在特定语境下确实变成了“准入规则”。
也正因如此,才更让人震惊:《长安的荔枝》居然直接选了5位“出生在中国、后加入外籍”的演员做主角+特别出演,配角中更有33人是外籍身份。这比例,说一句“前无古人”,一点不夸张。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5e7db915e6e1476e9f0c0dc9e4d9ae9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57uwAWRHFPVhWbvVjfPNHTc32Wo%3D
当然了,有人会说,这剧组肯定是走了完整的报备程序,也许这些演员在业务能力、气质贴合度上真的更适合,也许他们热爱中华文化,也许只是巧合。
这些“也许”都可以存在。但问题是——观众不是没脑子。
你去翻近年演员市场的剧组待业数据,多少中国本土科班演员一年没戏拍、跑组上百次被刷脸?多少东北话标准、身段好、演技硬的中年演员靠短视频接点小广告贴房租?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23faecb596d94c0dbf9cca4bae1400ac~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1Y5IAYQQHxC7M0tf45r%2F9u%2B%2FWdU%3D
如果在“业务能力相当”“气质也能适应”的前提下,还是优先选择那些已经放弃中国国籍、却又能堂而皇之回来接戏的艺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问一句:
他们到底“优势”在哪?
是国籍?不可能。
是经验?那么国内这些在国家话剧院、各大艺术团训练十年以上的演员是吃素的?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d31f0d7437224a33bcd93863b21068af~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e4ufg7ftFteJC33%2Flu0w3MPlPP0%3D
是颜值?现在国内影视圈的容貌内卷程度,连路人都开始学韩式开眼角了,还真没谁比谁更有优势。
如果都不是,那剩下的就只剩一种可能了:某些剧组把政策当成了“可协商项”,把国家态度当成了“参考意见”。他们选人,不是先问“符不符合文化立场”,而是先问“能不能抢热搜、能不能进国际市场”。
这思路,说白了,就是“我们先把剧拍成样子,再考虑是不是中国故事”。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
https://p6-sign.toutiaoimg.com/tos-cn-i-6w9my0ksvp/7c1449508c584a4e91d8c2e38d1efec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0715446&x-signature=ohtplha33KW%2F12d69Pf5p19O0DI%3D
“限籍令”本质不是针对某个艺人,而是对行业生态的纠偏。它不是卡谁的饭碗,是在提醒大家:文化是有边界的,不是谁拍得漂亮就能讲我们自己的故事。
可《长安的荔枝》这个案例,却把这条边界踩得轻描淡写。
如果说过去观众对于“限籍令”还有信任,是因为他们看到奖项评选上有人被刷下、节目录制中有严格审查、报备机制在运行。那么现在,《长安的荔枝》这份演员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