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清风徐来,吹散了午后的暑气,刮得玉米叶子唰唰作响,夕阳照耀在地平线上,缕缕炊烟四起,衬托满天彩云。眼前一幅多么美好的大自然风光!”
1937年7月7日黄昏,时任宛平县政府秘书的洪大中望着城外的玉米地,心生感慨。
如果没有战争,在人们的记忆里,这将是一个宁静的夏天。
不过很快,这虚幻的平静就被彻底打破了。
烽烟
父亲要求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必须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金天愚(金振中之子)
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
在宛平城附近进行非法演习的日军,以丢失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城搜查,遭到拒绝。之后,日军向中国守军开枪,并炮轰宛平城。
曾在喜峰口战斗中立下战功的金振中,此时正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率部驻守宛平城和卢沟桥。
1933年春,日军在长城一带制造事端发动进攻。29军的战士们手握大刀,在喜峰口战斗中血刃日寇,歼敌5000余人,一战成名。
“父亲每天给士兵讲话,用历代的英雄楷模给他们作报告。另外要求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必须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来激励士兵的斗志。”金振中之子金天愚回忆说。
面对如潮水般扑来的日军队伍,金振中果断下达了作战命令:“只要进入我阵地前100公尺内,以猛烈火力消灭之,决不放他生还!”
在随后指挥追击逃敌时,金振中被手榴弹炸断左腿,又被子弹射中了头部。
“都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不仅我父亲金振中这样做了,换做其他任何人都会这样做。”金天愚说。
离金振中不远处,卢沟桥附近的铁路桥和回龙庙,在7月8日黎明,遭到日军攻击。3营10连1排排长、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率部拼死抵抗,除了两名回去报信的战士,全排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舍生忘死的他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此刻历经的一切,意味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此后,中日在卢沟桥、宛平城一带多次激战,双方进入打打谈谈的阶段。
动荡
这绝不是一个偶发事件。
——任之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