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搜索| 消息
主题:千古奇冤的赵括:纸上谈兵非我无能,绝境中依然让白起损失过半
回帖:战国时期,天下纷乱,凡有血气者,皆有大争之心。秦国自卫鞅变法后国力日强,因此一洗过去诸侯不与会盟的耻辱,将河西失地统统收复。到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国力已经达到鼎峰,当时能够与秦国一争长短的只有后期通过胡服骑射崛起的赵国,而这两大军事强国的巅峰对决就是战国后期那场流传千古的长平之战。这场战争对于两国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秦国赢了就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之抗衡。秦国输了那么一统天下的脚步就得硬生生地停下,可以说这是一场决定两国命运,决定战国格局的战争。在这场关乎赵国命运的重要战争中,为什么赵王会换下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而让乳臭未干的赵括上场呢?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三点。



第一点,秦国深刻意识到廉颇在这场战争中的重要性,采纳了范睢的离间计。秦国用重金收买赵国大臣,四处四处散布谣言,污蔑廉颇。让赵王认为廉颇一直坚守不出是想自立为王,从而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然后再散布秦军害怕赵括的谣言,处处夸大赵括的能力,这就让赵王十分心动,于是产生了换将的念头。



第二点,因为廉颇生性耿直,不懂变通,在朝中和他人关系较差。曾经因为蔺相如的功劳比他大,位于他上,他就处处公开与身为丞相的蔺相如为难。可见他这人是一个性格耿直率真,不懂得变通的人。由于他的性格,在朝中没有什么人为他说话。等到了谣言传开后,也没人为他解释,为他争取机会。没人解释这样自然就让谣言更加深入人心,赵王也因此深信不疑。



上面提到的两点都还是次要原因,第三点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下达了这个决策的赵王。不同于前几代赵王的用人唯贤,这代赵王用人唯亲。对于这位手握重兵的外人,赵王打心底是不放心的。而且廉颇采用的防守策略,他凭借地理优势建起了坚固的壁垒,面对秦军挑衅坚守不出。他这是以逸待劳,再寻找合适的战机。



就这样一直对峙了三年,秦军也没能成功进军。但赵王却是一个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人。他期望的不仅仅是守住秦军的进攻,而是打败秦军。所以廉颇的做法让他越来越不满,当听到宗族中有能打败秦军的大将时,他自然十分高兴,最后做出了换将的决定。因为这三个原因导致赵王换下了廉颇,最后长平之战赵军大败。此战之后,再也没人能挡住秦国前进的脚步。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楼›:来看一下

查看全部回帖(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