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然想起的刘长卿。
当然,我跟他并不熟,我们至少隔了一千多年。
他生活在那个叫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玄宗时代。
大概,他也是见过杨贵妃的。
当然,他见过谁,跟我今天要写的没什么关系,我只是正好想到了。
刘长卿这个人,被世人记住主要还是因为那首入选了学生教材的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有点记不得几岁的时候学的这首,但小时候背下的诗,几十年之后,依旧记得。
可见,背书要趁早。
就像他们说,读李贺要趁早。
算了,今天不是说李贺。
但今天也不是说刘长卿,今天是说风雪夜归人。

不知为何,想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就想起了某一年打外地回来过年,于凌晨天未明时,站在自家老宅门口。
敲了半天门,还在熟睡中的父母都没有听到。
最后,还是电话把他们叫醒。
那一晚,一转眼过去了十来年。
那一年,我先从青岛搭了火车去汉口,又在汉口转了回重庆的列车。
因为没有买到卧铺,十个小时的车程,在拥挤的硬座上,一直未眠。
如今都还记得,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年轻人,他是去成都的。
他是出差,而我是回家。
虽然不同的目的地,也不同的目的,但不影响我们聊得很热闹。
晚上坐夜车,聊什么最合适呢?
当然是鬼故事。

比如,那一年,我们聊的是河南的封门村。
先是在网上看到了封门村的相关传说,后来又出了一部
电影,奇怪的是,我明明看过那部电影,如今愣是想不起来电影情节。
怕吗?
满车厢的人,都没有睡,还真不怕。
夜晚聊鬼怪故事,才有气氛。
而那晚,听故事的人也很多。
有种莫名的违和感。
下车的时候,我们居然都还有点意犹未尽。
看来,人生路上,总有相谈甚欢的人。

重庆,很少下雪。
至少,那一年我回到老宅院时,是没有雪的。
清晨的风轻轻吹着,黎明的曙光已然拉开,但莫名就有一种风雪夜归人的感觉。
对了,那时候,我们家还养了一只中华田园犬。
一年不见的土狗,看到我走进院子,愣是没叫一声,还摇着尾巴迎接我。
原来,狗的记忆力真的很好,一年了,它都没有把我给忘了。
想想,比之那个芙蓉山的主人,我家的老狗更有眼力劲,哪有主人回家了,还一个劲地犬吠的。
也不是小偷来了。

一年将终,又是回家时候。
我知道,不少人已经在路上了。
可能,你会在一个风雪夜,成为了那个远方归家的游子;也可能,你的家门口还有一只老狗等着你的归来,冲你摇着尾巴。
如果那样,你也不算太差,就算没有挣到钱,但在狗那里,你还是没有输了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