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园晨光熹微的时分,人们总能见到一对年过六旬的夫妻,和谐地沿着环形跑道走着,他们就是老赵和妻子张阿姨。
老赵以前在工厂当过电机维修工,早些年天天对着机器转悠,年复一年地处理那些复杂的线路,如今退休后闲不住,
就跟着妻子张阿姨早起锻炼,虽然说不上有多钟情于运动,但毕竟年纪到了,活动活动筋骨是常识嘛。
有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露水还在草叶上打着转,老赵和张阿姨已经悠然地走到了第三圈。
这时,他听见后面一个穿着运动背心的大叔说:
“再这样锻炼,血管非得爆不可!”老赵突然竖起了耳朵,他虽然没开口,但心里却在默默地琢磨:“这到底是在说些什么呢?锻炼不是对身体好吗?怎么还说血管会‘爆’呢?”
老赵是一根筋的性子,
平时邻居提点啥新鲜事儿,他回家都要琢磨琢磨。
等到几天后,他和张阿姨照例去社区医院做例行体检,老赵就没忍住,在医生那儿坐定后开了口:
“医生啊,这几天我听人说,有些运动做了不利血管,是真的不?”说完,他还特意瞄了一眼张阿姨,生怕她再念叨“老年人疑神疑鬼”。
给老赵做检查的是刘医生,
三十多岁,脸上总挂着一种“这病我懂”的表情。刘医生听了老赵的话,不禁笑着摇头:“哎哟,赵叔,您听得可真广啊。”

“这个话其实没错,
不过要看什么运动和人群,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有些运动真的是在折腾自己的血管。”
这一下,老赵竖起了耳朵,张阿姨也停止了收拾随身的小包,听得格外认真。刘医生见这两位如此关注,索性换上了半个讲故事的口吻。
“赵叔,
您和张阿姨看起来精神头都不错啊,但年纪大了,就得多注意一些运动细节了。”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有两种运动真不能乱做。”刘医生顿了一下,拿起笔在病历本上比划着。

“第一种啊,就是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像什么猛跑、冲刺这些。
您可能看那些年轻人跑步,不停地冲刺提速,汗如雨下,好像很带劲。”
“数据显示,高强度运动时,血压瞬间可以上升30%到50%,这是普通人都受不了的,更别提您这岁数的‘老兵’了。”
老赵听得直点头,
仿佛看到自己在跑步机上拼命冲刺的模样,脑门子上汗都不自觉地冒了出来。张阿姨也赶紧补充:“赵医生说得对啊,我就觉得你那次走步机上的冲刺试试不可取。”

刘医生继续说:
“第二种,就是举重和其他力量型训练。”“别小看那些‘咬牙切齿’的锻炼,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常常会屏住呼吸,这叫‘瓦氏动作’,就是那种使劲憋住气发力的样子。”
“有研究指出,屏息时血压甚至可以攀升到200毫米汞柱以上,简直就是给血管加压上刑。”刘医生一看两口子如此投入,心里默念:“有说服力。”

便继续娓娓道来:
“赵叔,您要知道,高血压本质上就是血管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血管弹性减弱,甚至会变得脆弱。”“一旦再加上高强度运动或者屏息用力,真的是在给自己的血管找麻烦。”
老赵瞪大了眼睛,嘴唇抖了抖:
“刘医生,那我们还能做啥运动不?”刘医生笑了笑,拍拍老赵的手:“当然可以啊,您听我说,运动是要适量和合适。”

“
像慢走、太极、柔和的体操,这些运动强度低,能帮助心脏泵血而不至于给血管施加过大的压力。特别是太极,这可是上了年纪的人健身的‘明星项目’。”
听完这番话,老赵抬头感慨:“这还真是锻炼有道理,乱来是折腾命啊!”
刘医生挥了挥手,继续准备下一个病人的问诊,
而老赵和张阿姨相视一笑,默默走出了诊室,心里已经打定主意,第二天就找出那本尘封已久的太极教材。
关于血管健康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1]齐鹏,任学文.基于心血管疾病急救需求的急诊科临床教学现状与提升策略[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