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7-12
- 在线时间18863小时
-
- 发帖80366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4972
- 威望215767
- 飞扬币2724045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03662
- 飞翔币
- 214972
- 威望
- 215767
- 飞扬币
- 2724045
- 信誉值
- 8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七百余年前,珠江口的零丁洋上,一位身戴镣铐的囚徒挥笔写下的诗句,如一道惊雷劈开了南宋末年的沉沉黑夜。这位囚徒,正是二十岁便高中状元的文天祥——一位将儒家忠义刻进骨血的书生,一位在国破家亡之际挺起民族脊梁的战士。少年青云志江西庐陵的文氏宅院里,少年文天祥凝视着学宫祠堂中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先贤的画像,目光如炬:“他日若不能跻身其间,非夫也!”这颗忠义的种子,早已深植于心。宝祐四年(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在殿试中挥毫万言。面对宋理宗的“法天不息”之问,他以“忠心肝胆似铁石”的对策震动朝野,被钦点为状元。考官王应麟激动上奏:“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命运却在此时转折。荣登魁首不久,父亲骤然离世。文天祥卸下锦袍,回乡守孝三年。待重返仕途时,他面对的已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南宋:元军铁蹄南下,权臣贾似道弄权。刚直的他屡次上书直谏,反遭排挤,三十七岁便被罢官归乡。 文天祥像 山河破碎时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防线,临安危在旦夕。一纸勤王诏书传到赣州,时任知州的文天祥捧诏痛哭。他散尽家财,募兵万人奔赴国难。友人含泪劝阻:“君以乌合之众赴京,无异驱群羊搏猛虎!”文天祥慨然道:“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无一人一骑入卫者,吾深恨之。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闻风而起!”血与火的抗争中,他亲历常州血战、独松关失守。1276年,身为右丞相的他出使元营谈判,因凛然不屈被扣押。押解途中,他于镇江冒死逃脱,九死一生辗转至温州。转战闽粤三年后,1278年冬的广东五坡岭,正在用餐的文天祥突遭元军合围。猝不及防间,这位最后的抗元统帅终成阶下囚。 文天祥像 零丁洋上诗祥兴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战船驶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船舱内,元将张弘范将纸笔推到文天祥面前:“写信招降张世杰,可保性命。”这位昔日状元提笔而书,墨迹如血: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里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十四载人生在诗中奔涌——二十岁以经书入仕的荣光,四年抗元的孤军奋战,惶恐滩兵败的锥心之痛。当笔锋落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天地为之寂静。张弘范读罢长叹:“好人!好诗!”终不再逼。二十天后,崖山海面浮尸十万。陆秀夫负幼帝投海,南宋王朝在悲壮中落幕。被囚船上的文天祥目睹故国沉沦,肝肠寸断:“孤臣,何日向人啼?” 文天祥像 丹心照汗青北押大都的四年,忽必烈以宰相之位相诱,甚至遣被俘的宋恭帝劝降。文天祥伏地痛哭:“圣驾请回!”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北京柴市寒风凛冽。文天祥整衣南拜,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狱中,他留下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衣带间藏着的自赞文,成为他对毕生信仰的最后注解——那册少年时读过的圣贤书,终以碧血封缄。元人许有壬曾叹:“宋之亡,守节不屈者有之,而未有有为若公者。”七百年来,文天祥的名字已熔铸成华夏精神的图腾。从惶恐滩头的烽烟到零丁洋上的枷锁,这位书生用生命完成了对“状元”二字的终极诠释——最高功名不在琼林宴上,而在民族存亡之际的生死抉择中。当汗青页卷翻过,唯有一片丹心,如暗夜星辰,永照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