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的A7M5又“跳票”了,一看原来是近十年没
更新的黑卡RX系列。索尼在晚上突然空降发布了一台新机器RX1R Ⅲ,真是让人猝不及防。现在紧凑型相机这么流行,索尼再次入局分一块蛋糕也在情理之中,RX系列性能都挺不错,价格相较富士,理光等其他热门紧凑型相机来说也算有性价比,如今再出新款,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市场反响不错。但是点进去仔细一看,性能不错但是售价让人两眼一黑,紧凑型便携式相机的受众应该有两种,一种是追求颜值,追求直出好看而且能作为一款随身件方便带出,还有的不太在乎性能,只在乎性价比高些,价格低些的学生党或者一些爱拍照的女生;还有一种是摄影老炮儿,也是想要便携的机身,但是却追求画质及其性能,且有一定经济能力能承受一定的价格。RX1R Ⅲ就有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我是学生党我可以选择适马dp系列或者富士以及理光的一些万元内紧凑型相机,我是摄影老炮儿的话给我3.4w我可以选GFX100RF,也可以选二手徕卡M或者加一些钱入徕卡Q,让我们看看为什么RX1R Ⅲ会处在这么尴尬的地位吧。
索尼RX1R Ⅲ搭载了约 6100 万像素全画幅背照式 Exmor RS CMOS 传感器,配合新一代 BIONZ XR 影像处理器,能实现 15 档动态范围与原生 ISO 50-102400 的宽广感光度范围。同时,传感器表面有 AR 抗反射镀膜且取消了低通滤镜。R是索尼高像素机型的代号,自然也用上了A7R5同款传感器了,不必担心画质问题,必然是强悍且暴力的。
配备蔡司 Sonnar T* 35mm F2 定焦镜头,采用 11 片 9 组光学结构,包含 2 枚非球面镜片与 1 枚 ED 低色散镜片。这个镜头虽然和前代是一样的镜头,但是却是为了更好地配合传感器的特性,使镜头和成像平面的位置精度可以调整到微米级从而有效地提高传感器的高分辨率表现而特调的镜头,已经没有多少提升空间了。弊端就是这个大小,还是固定镜头,便携度真的很差,如果说是通勤或是旅游,我可能更愿意选择ZVE-10搭配f8gm的镜头。
对焦还是喷不了索尼,深度学习的主体识别算法可精准锁定人眼、面部、躯干乃至动物眼部,即使被摄者背对镜头或快速移动,相机仍能通过姿态预测实现持续追踪。693 个相位检测对焦点覆盖约 78% 的取景范围,可以说是一贯地指哪打哪了。
支持 “阶梯变焦” 功能,可通过裁切实现 50mm/70mm 等效焦距,在 RAW
格式下可保留完整视角。这个功能见仁见智吧,毕竟是
数码变焦,它要是有类似GFX100RF的画幅选择功能就好了,不然还是更喜欢后期再裁切。
内置 12 种创意外观滤镜,新增 FL2(低饱和胶片风)与 FL3(高对比黑白)模式,支持色相、锐度等五维参数调节。毕竟有街拍定位,没有刀掉这最新的创意外观滤镜,直出颜色还算比较讨喜的,拍拍人像呀,风景呀不输其他家了。
支持 4K 4:2:2 10bit 30p 录制,S-Log3 与 HLG 格式满足专业调色需求,R5的底达到这个水平还算常规,不过受限于机身散热和电池,砍掉了8k和4k60p,导致
视频性能中规中矩吧,不过记录生活完全够用了,但是没有防抖!索尼刀法甚至不肯给它上个防抖,这让人非常难以接受。
整机重约 498g(含电池,卡),机身采用镁合金打造,顶部平整化设计,握持部位覆盖防滑橡胶,同时,多接口(MI)热靴可扩展多种配件。还只能用fw50电池也是很大一个槽点,也是为了轻量化作出的妥协吧。
最后33999元的定价,就算索尼之后应该会跳水,但这个首发价格未免太过自信,上一个这么自信的是富士X-half,不仅取消了前代特殊的对焦选择转盘,弹出式EVF,而且又不肯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好好研发,仅仅升级了下基础性能,导致没有什么亮点,让普通玩家激不起购买欲。而RX1R Ⅲ搭配的TG-2指握手柄建议零售价为1,799元,徕卡LCS-RXL机身保护套建议零售价为1,199元,LHP-1镜头遮光罩建议零售价为1,199元。徕卡配件的价格竟然有一天比索尼还低了。
虽然在画质及性能上,RX1R Ⅲ完全吊打X100VI,GR3等等同类型产品,依旧是市面上最轻最小的全画幅固定镜头相机,如果2w出头的价格才能算合理一些,而且没有后续更换镜头的支出,也能吸引一些有一定预算,而且既想要便携,又想用上全画幅的用户购买。但索尼似乎变得和苹果一样了,为了出产品而出产品,拥有强大的性能和完善的产业链,却做出一些不合理的韭菜价格,做出一些让消费者感到无聊的产品,真的会消磨掉粉丝积累的热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