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77
-
- 注册时间2007-05-02
- 最后登录2025-08-15
- 在线时间18983小时
-
- 发帖81645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飞翔币217078
- 威望215802
- 飞扬币2790226
- 信誉值8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发帖
- 816454
- 飞翔币
- 217078
- 威望
- 215802
- 飞扬币
- 2790226
- 信誉值
- 8
|
夏天一到,办公室里、车里、包里,吸管杯成了标配。玻璃的、塑料的、金属的,五颜六色,跟盛夏的汽水一样让人眼花缭乱。有人用吸管喝水,是因为觉得干净;有人是因为怕口红掉了;还有人纯粹是图个方便。但你可能没想到,这个看似“健康”的小习惯,长期下来其实暗藏风险。 就像很多生活细节,开始只是个小毛病,后来渐渐就成了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尤其是两类人,真的不建议再这么喝水了。一个是牙齿已经不太灵光的,比如牙龈萎缩、牙本质敏感、做过烤瓷牙或者种植牙的。另一个,是肠胃功能本来就不太稳的,动不动就胀气、打嗝、胃食管反流,吃点凉的辣的就不舒服的人。这两类人,长期用吸管喝水,反而可能“雪上加霜”。 吸管这种东西,看着小巧温顺,其实喝水的方式被它悄悄改写了。你不再是自然地一口口咕噜喝,而是像在吸汤圆的最后一口,嘴唇紧闭,舌头发力,负压把水“吸”上来。这种喝法,对口腔和消化道都有点“强迫症”式的刺激。说到口腔,先得说说一个词,叫“唇颊肌”。它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功夫名字,其实就是你嘴角周围这一圈控制吸吮的小肌肉。小时候吃奶用它,长大了喝吸管还用它。问题是,这种用力吸的动作多了,对牙齿的咬合关系是有影响的。 很多人没注意,长期用吸管的人,上前牙更容易出现外突、牙缝变大、牙龈退缩这些问题。尤其是成年人,牙周组织不像小孩那么有弹性,受力不均就容易出问题。就像一张用久了的沙发,屁股老坐那一块,时间久了就塌下去一样。而对于做过牙齿修复的人,比如贴面、烤瓷、种植牙,这种反复的吸力甚至可能让牙套松动、密封边缘受损。牙医常说,牙齿怕“微动”不怕撞,因为微动是长期、慢性的破坏。 吸管喝水时,你的水是直接冲刷在上腭和前牙的内侧。很多人喜欢喝加了柠檬的水、泡的果茶、甚至是温水里加醋。这些饮品pH很低,长期用吸管集中冲刷某个部位,容易造成局部脱钙,尤其是牙本质暴露的人,酸性一刺激,牙就一跳,冷风一吹,牙根直发麻。再说说肠胃这块。吸管喝水的动作,会让你在无意识中吞进更多空气。这点其实很多人都有感受,喝完之后总打嗝、肚子胀,不是水的问题,是气的问题。 胃里多了气,就像气球鼓起来一样,压力大了,胃内容物容易倒流。特别是胃食管反流的人,本来括约肌功能就差,吸管喝水无异于“帮倒忙”。有研究就指出,重复的吸吮动作会诱发贲门括约肌松弛,让胃酸更容易涌上来。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在2019年的一份指南中提到,对于胃食管反流患者,推荐避免一切增加腹内压和食管反压的行为,这包括快速进食、憋气、以及——吸管饮水。也别小看这点气。长期吞入过多空气,容易引发功能性胃肠障碍,比如功能性胀气、肠易激、甚至肠鸣音增强。你可能只是想喝一口水,结果肚子却在开交响乐。 有人说,那我喝慢点,用粗点的吸管,是不是就好了?可惜没这么简单。吸管的直径越粗,单位时间吸入的气体反而越多。而且很多人觉得喝得快是效率,其实对胃来说,“快”就是负担。它要么猛收缩,要么干脆罢工。还有个被忽略的地方,是面部肌肉的使用习惯改变。吸管喝水时,脸部肌肉参与不多,久而久之,颊肌、下颌肌的使用减少,面部轮廓可能会变钝。尤其是老年人,本来肌肉量就在下降,吸管用多了,咀嚼功能退化得更快。更别说那些长年坐办公室的人,水杯不离嘴,吸管一插就一整天。你以为你在补水,实际上你在给牙齿制造“慢性疲劳”,给胃增加“空气负担”,给面部肌肉开出提前退休通知。 说到这,有人可能还想反驳:那咖啡店、奶茶店不都鼓励用吸管么?这事儿说到底,商业逻辑和健康逻辑本来就不一样。奶茶、果汁这种东西,直接靠嘴喝还真不太现实,容易粘杯、烫嘴、沾口红。吸管成了方便的“中介”,但适用于一时,不适用于日常。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的饮水行为指南中明确指出,应鼓励人们以自然方式饮水,即小口、缓慢、间歇性饮用,这不仅有利于水分吸收,也有利于口腔和消化道的健康。 有些人是因为吞咽困难或神经肌肉障碍才使用吸管,比如中风康复期、帕金森病患者。这时候,吸管是必要工具,医生也会指导使用方式。但这和健康人群日常“图方便”的使用,是两码事。别让懒惰变成慢性病的导火索。还有个冷知识你可能感兴趣: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吸管喝甜饮料的人,患龋齿的风险反而更高,因为吸管的液流集中冲刷牙齿某一处,糖分残留更严重。你以为躲过了糖的“正面攻击”,结果却中了“暗箭”。 偶尔用吸管没什么大问题,就像偶尔吃顿烧烤、喝杯啤酒,关键在于“习惯”两个字。把吸管当成日常喝水的主力军,那就是给自己种下了个“隐性炸弹”。人身体的很多机制,其实设计得很巧妙。嘴唇、牙齿、舌头、咽喉,每一处都不是摆设。自然地喝水,其实是一场微小却完整的“肌肉协奏”,能唤醒面部肌肉、刺激唾液分泌、润滑咽喉。吸管这个“捷径”,反而让身体失去了这些“开胃小工”。如果你是牙齿敏感人群,建议把水温控制在35℃左右,不要太冷也别太热。直接喝,慢慢喝,小口喝。如果你是胃功能不太好的人,那就更应该避免吸管带来的气体负担。 当你开始试着放下吸管,你会发现,水的味道更自然了,嘴巴活动更自由了,连整个人的节奏都慢下来了。这不是夸张,是真事。用嘴喝水,是一种对身体的温柔对话,而不是急迫地“吸取”。说到底,健康不是靠“神器”堆出来的,而是靠一个个生活细节守出来的。别让吸管这种小物件,悄悄改变了你的身体地图。还需注意的是,不要用吸管喝热水。当我们用杯子直接喝热水的时候,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在喝下少量水后本能地吸气,这样做可以迅速降低水的温度。然而,使用吸管喝热水,不仅难以控制水流,而且会将热水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导致感觉更加烫,稍不注意,还有可能烫伤喉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