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79阅读
  • 10回复

[转帖]热热热!但看完古人发明的空调、冰箱、冰淇淋,我“薪尽自然凉”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17826
飞翔币
217102
威望
215802
飞扬币
2795811
信誉值
8


这都末伏了,按节气已经“立秋”,但气温没有一丝秋天该有的觉悟。
北方大火收汁,南方烧烤模式,暴雨高温三蒸三煮,全国都是热浪滚滚的红烧肉,让人直呼“这条命是空调给的”,那么在没有空调的古代,古人的命是谁给的呢?
大夏天说个冷知识,古代虽然没有汽车尾气、城市热岛、大气污染,但是一样是很热的,并不是说农业社会就比工业社会凉爽。
比如,《浮山县志》就记载过乾隆八年(1743年)的极端高温天气:“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气象学家推断,当时的气温至少达到了40℃,物理意义上的“热死人了”。


今天的太阳,也晒过古人。我们能躲进空调间里苟着,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古代,古人如何熬过炎炎夏日的?
永远不要小瞧老祖宗的智慧,我们搜集文献资料,居然发现了古代版的“空调房”、“空调扇”、“人工冰箱”、“加冰冷饮”……消暑效果一点不差,还低碳环保。
你笑古人不懂高科技,古人笑你没有好福气。

01、古代版“空调”:
电视剧里,我们常看到两个丫鬟扛着个大芭蕉扇,在皇帝身后轻轻扇呀扇,皇帝还能衣帽整齐不喘气不流汗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三伏天这点风,穿背心拖鞋都热,别说里一层外一层的龙袍了。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的“电风扇”个头很大,每一扇都有门板大小,固定在厅堂门口,由专人拉拽扇风,呼呼地送进室内。
光有风,还是热的怎么办?
古人还会在风扇下方放几大盆水,条件好的放冰块,这样吹进屋里的风就是凉丝丝的了。这就是最早的简易版“空调扇”了。
古代大宅会在厅堂挖一口深井,除了用来吃水外,夏天井内温度较低,冷气源源不断从井口涌上来,相当于一个天然的送风口,用风扇吹进屋内惬意无比,现在空调井的概念,大概就这么来的。


会享受的古人,还会在风扇下方摆放鲜花,这样吹进来的风还带着幽香清新的气息。
这样“空调扇”又具备了空气净化器的作用,虽说不费一度电,就是比较费人,大热天的摇一小时也是三级能耗了。
这是人力空调,还有一种天然的“空调房”。
早在唐代,就有达官贵人建造避暑的凉屋,这种屋子一般傍水而建,在屋外用水车转动,把水送上屋顶,顺着屋檐哗哗流下来,形成瀑布般的效果,室内再摆上些香料鲜花,躲进这样一个恒温恒湿的“空调房”,倚楼听雨,躺卧饮冰,古人是比现代人会享受的。
当然,就奢侈来说,再有钱的土财主,都比不上皇帝的避暑凉宫


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皇宫中都依据地势和水源,修建有“温宫”和“凉殿”,专供皇室的暖气和冷气。
例如,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皇帝有座避暑的翠寒堂,夏天召见大臣进殿汇报工作,里面清凉阴冷到大臣浑身发抖,不得不披上个薄被子。
书中记载,翠寒堂栽满松树竹林,茂密浓阴,遮天蔽日,环绕一个十亩多的大池塘,水流引成瀑布,夏季水雾氤氲降温,池内养有各类荷花水草,池边种着几百盆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阇婆、薝葡等南方稀有名花,满园都是花香。
在各殿内和道路上,修建有几十架金盆,里面的积雪冰块堆积如山,皇帝在里面吃着琼浆果饮,竟有“不知人间有尘暑”之感。
这种奢侈的“空调房”,即使是现代人也消费不起,古人的普通人家最朴素的避暑方式,当然还得靠“水上乐园”。


在南方水系发达地区,乘船入湖、泛舟避暑是古人最舒适的消夏方式,一大清早湖中的柳荫处就被游船占领了,许多人在船上钓鱼、喝酒、游泳、采荷花、睡午觉,玩到月上枝头才回家,甚至在湖心过夜。

02、冰枕、竹夫人:
常去博物馆的细心读者会注意到,古人的枕头都是方方正正的,看起来又高又硬,让人纳闷这枕头不硌得慌吗?
实际上,古人能想到把被褥做得软和厚实,怎么会想不到软枕头?
硬枕一是养生,二是为了纳凉。
比如,在陶瓷技术成熟后,瓷枕开始在民间流行,这种枕头表面有一层釉,夏天摸起来都是光滑细润、冰冰凉凉的。
而且这种枕头是中空的,空气可以在脖子下面流通,晚上脖子枕在上面,凉风拂过,干爽透气,避免了长痱子,简直是“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


而到了冬天,瓷枕还能用来保暖,可以在睡前把热水灌入枕内,就变形为一个大的暖手宝、电热枕,讲究点的人家,还在里面放置草药助眠,睡着睡着还能养生。
这样神奇的好玩意儿,历来收获过无数的“五星好评”,宋代诗人张耒专门发帖:
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翻译过来就是,哎妈,老朋友送我的瓷枕嘎嘎凉快,我拿进屋就有凉风,吹得我脑门发冷。
我都怀疑,朋友送他的是个电风扇。
美女词人李清照也实名好评过“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您瞧,半夜都把我冷醒了嘿!
除了枕头,古人夏天的床上用品也很讲究。
凉榻和凉席是我们常见的,有种叫作“竹夫人”的东西,现在已经没了。
竹夫人是一种用光滑青翠的竹皮编制而成的竹笼,竹子表皮清凉亲肤,至今许多床榻和凉席还是竹子做的。
古书中还记载过一种叫“壬癸席”的特别席子,据说是用洗干净的猪毛织成,体感又亮又滑;还有一种叫“迎凉草”的植物,长得瘦不拉几,人往它面前一站,自行生风,凉风习习。


《岁时广记》记载过一种失传的“澄水帛”,这玩意长八九尺,比丝绸布还薄,里面织有龙涎,只要湿了水挂起来,满屋都是凉气。
没有外机,不用耗电,建议空调厂家研究一下。

03、古代版“冰箱、冰淇淋”:
不知道农村的读者是否还记得,小时候把西瓜放在筐子里,吊入井中几个小时后取出,又凉又甜,却不伤胃。
但在古代皇宫或大宅里,井水冰镇始终还是有点慢的。古人很早已经开始吃冷饮,他们是用什么冰镇呢?
冰箱。
没开玩笑,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发明了人工冰箱了,叫作“冰鉴”。
冰鉴一般使用保温性能更好的青铜器制成,长得像一个大方鼎,鼎壁设有内外夹层,留有很大的空间,在夹层里放入冰块、棉花等,其原理有点像暖水壶的外壳和内胆,中心的空间就可以冰镇米酒、西瓜、水果等,既能冷藏,也能储存。


我国出土的最早的冰鉴,是西汉梁孝王刘武葬在芒砀山的陵墓,里头不仅有台不用电的冰箱,还有个冰窖。
到了宋代,储冰技术和冰箱技术已经很成熟,冷饮开始走向平民化,比如汴京城有个叫“冰雪冷元子”的冷饮非常畅销,乳酪蔗浆里加入水果和芋圆冰镇,冰凉解暑,还被皇帝叫外卖到宫里,简直就是宋代的蜜雪冰城。
到了元朝,草原民族喜欢在冷饮里加入奶酪,称之为“奶冰”。然后这个技术和冷饮,就被马可·波罗带回了欧洲,欧洲人摸索发明出了冰淇淋这种美食。


所以说,正宗的土耳其冰激凌,可能来自中国。
除了冰箱,会享受的古人还发明了冰缶,专门用来冰镇酒水。清朝还出现了下方镂空的冰盘,跟现在我们去饭店吃饭,下面有酒精块加热的一样,只不过换成了冰块,上方铺满时令水果,这样既享受了冰镇的口感,又不会因为冰不卫生拉肚子。
那么,冰箱也有了,冷饮也有了,问题也来了:冰从哪来?

04、进口的冰块:
其实古人在炼丹过程中,已经发现了硝石可以制冰的原理,但这个技术太过于复杂,出冰量也有限,最终成本太高,而没有普及开来。
相对来说,古人更喜欢的方式不是制冰,而是存冰
例如北京的北海、积水潭、太平湖,还有济南的大明湖,都是古代过去重要的取冰处,冬天把这些天然河湖里结成的厚冰进行切割,切成一米见方的冰块,运送到地窖里保存,盖上稻草棉被等,地窖里空气不流通,哪怕消耗掉一些,基本上也能从冬天存到夏天,那时就是奇货可居了,简直和金银一个价钱。


古代许多大城市都修建有专门的地下冰窖,例如清朝在北京城就修建了18座的官方冰窖,由工部统一管理,存冰量在20万块以上,每块一百斤重,专供皇室宗亲和赏赐大臣所用,今天北京的冰窖口胡同、西安的冰窖巷,就是因为古代在这里设置的冰窖而得名。
藏冰避暑这门绝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天子时代。
根据《周礼》的记载,周王室专门成立了“冰政”这个部门,负责采冰、储冰、分冰,员工还都是正式工,被称为“凌人”。
周朝的冰窖在当时被称为“凌阴”,采来的冰被依次覆盖上稻草、芦席、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整个冰窖密封地下,整个部门休年假,直到次年夏天。
届时,周天子会举办盛大的“颁冰礼”,按照部门职级赏赐给官员们解暑,这就是古代沿用的“颁冰”和“赐冰”制度。
除了达官贵人,才子墨客也有特殊津贴,比如白居易,就被皇帝赋予“随意取冰”的特权:“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白少傅诗名动于闾阎,每需冰雪,论筐取之,不复偿价,日日如是。”


长安冰贵,白居仍易。
当然,除了官方采冰,民间也有这类采冰、售冰的营生,南宋杨万里的《荔枝歌》例写道:
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
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
那么有读者要问了,我国南方地区四季如春,冬天不结冰怎么办?
答案是:从美国进口
清朝时期,光有记载的1856年,美国波士顿每年夏天出口到大清冰块达到60多万吨。


美国商人们把北美波士顿地区的冰块装入货仓底部,覆盖上稻草锯末,避开阳光直射,由于这种冰块体积巨大,几个月后到达广州等港口使,居然还能剩下十之八九。
有读者要质疑了,这玩意虽说夏季很贵,但跨洋越海这样运来,真的够油钱吗?
当然不赚钱。
因为美国佬本来也不打算用这个赚钱,运输冰块一是为了远洋航行重物压舱,以前使用石头,现在用冰块,到了还能换钱;二是美国货船主要是进口中国商品,可不能空船白跑一趟,卖冰块抵一些成本总是好的。
这就跟现在的顺风车司机一样,反正要跑这趟,带个人带点货补贴点油费。
所以这就叫,万里送冰块,礼重情义轻。

从古代版的空调、冰箱,到瓷枕、冰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避暑还是有自己一套智慧的,而且既讲究方法,也讲究养生,追求凉爽的目的,但不会过度损耗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既要舒服避暑,还要科学纳凉。
甚至,老祖宗还把避暑这件事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心静自然凉。
当然,我们后辈又把这种哲学发扬光大,叫作:“薪尽自然凉”。
没事想想那点工资,再看看银行余额,还不完的房租房贷,或许,就不热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飞扬币 +50
爱我中华 飞扬币 +50 10小时前 社区因为有您的参与更精彩!
关键词: bot 美女 工资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637800
飞翔币
221587
威望
3991
飞扬币
323373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10小时前
长知识了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6505
飞翔币
258707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63791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8小时前
来看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6505
飞翔币
258707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63791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8小时前
也就看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6505
飞翔币
258707
威望
224893
飞扬币
2763791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8小时前
不错,了解了
zhwy 
级别: 光盘博士
发帖
38418
飞翔币
-4
威望
37580
飞扬币
554
信誉值
2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小时前

来看一下
zhwy 
级别: 光盘博士
发帖
38418
飞翔币
-4
威望
37580
飞扬币
554
信誉值
2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小时前
也就看看
zhwy 
级别: 光盘博士
发帖
38418
飞翔币
-4
威望
37580
飞扬币
554
信誉值
2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小时前
开心一笑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25688
飞翔币
0
威望
237833
飞扬币
17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52分钟前
过来瞧一瞧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25688
飞翔币
0
威望
237833
飞扬币
17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51分钟前
已经了解了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25688
飞翔币
0
威望
237833
飞扬币
17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51分钟前
谢谢分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