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 font-size: 0.882em,0.882em]当朋友圈开始被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时,我才惊觉秋姑娘早已踮着脚,悄悄站在了夏末的门槛上。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敛了声,正午的阳光也少了几分毒辣,风里开始掺进细碎的凉意,像是给闷了整夏的心开了扇小窗,将人心里的的烦躁吹散了,只剩下通体地爽快。

[size=; font-size: 0.882em,0.882em]立秋刚过,暑气慢慢消退。与同事闲聊,互相笑着调侃,原本酷热难耐的办公室如今竟生出了几分凉爽的惬意,好不自在。尤其是几场秋雨过后,大自然自动为人们换挡,将原本的“蒸桑拿”模式调成舒适模式,比起夏季的热烈,还是秋天的凉爽更让人欢迎。
[size=; font-size: 0.882em,0.882em]正午的日光依旧热烈,却也不再那么咄咄逼人了,而是带着几分温柔匍匐在大地上。昼夜温差却越来越大,白天秋老虎的威力依旧不容小觑,而当夕阳收走最后一缕霞光,天一下子凉起来,悬浮在空气中的不再是化不开的热,而是可以挥动的凉。微微抬手挥挥胳膊,指尖便能感受到风的形状,连呼吸也变得清透起来。

[size=; font-size: 0.882em,0.882em]在小区广场遛弯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摇着蒲扇的老人们悠闲地下着象棋,偶尔一阵晚风吹过掀动了老人的袖口,原本紧绷的棋路仿佛也被这风松了松,执棋子的老爷爷摸了摸胡子,笑着让对面“别急,慢慢想”,语气里的从容,倒比盛夏时多了几分闲逸,连棋盘上的输赢,都染上了点秋日的温和。
[size=; font-size: 0.882em,0.882em]《逸周书·时训》中对立秋这般记载:“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的到来宣告着夏的结束,更是秋的开始,它代表着万物从繁茂生长慢慢走向成熟衰落,从热辣滚烫到温和静美。当晨露开始在草叶上安营扎寨,晶莹剔透的。早起晨练的人会发现,裤脚沾了露水,带着点清冽的湿意,不再是盛夏那种黏在皮肤上的闷热。田埂里的稻穗开始沉甸甸地低着头,褪去了青涩的绿,染上了几分饱满的金黄,风一吹,沙沙作响,像是在哼着丰收的小调。菜市场里绿皮的酥梨还有白里透红的苹果悄咪咪地抢占了摊位的C位,曾经堆成小山的西瓜被挪到角落,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果香,高调地宣扬着丰收的喜悦。

[size=; font-size: 0.882em,0.882em]寒蝉的叫声也和夏蝉不同,没有那么聒噪张扬,反倒带着点慢悠悠的调子,像是在跟夏天告别。晚间的农家小院里,蛐蛐开始登场,细碎的鸣声从墙角的草丛里钻出来,和着风里的草香,织成一张温软的网,悠悠地为人们哼唱着助眠曲。
[size=; font-size: 0.882em,0.882em]古人爱记立秋,笔笔含时序。节气轮转,该收束时渐敛锋芒,该启新时暗蓄生机。“立秋之日凉风至,暑气初消叶渐黄”是物候初显,“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是农时紧促,“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是夜凉初透,“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是农谚智慧。更有那“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的悄然变换,以及“立秋过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的生活印记,字字句句,皆是立秋的序章。

[size=; font-size: 0.882em,0.882em]立秋像位心细的信使,把夏的浓墨重彩轻轻叠起,又铺开秋的素笺。风里藏着新酿的清冽,叶尖挑着未干的晨露,连空气都变得沉甸甸的,像浸了月光的棉絮,温温柔柔地裹着世间万物。立秋,更是夏日在蒸腾热浪中悄悄系上的一枚素雅的结。它预示着:烈焰终将收敛为温柔的晴光,浮躁终会沉淀为饱满的丰盈。我们踩着渐凉的风,看着果实染上成熟的色,听着虫鸣换了从容的调,在这缓缓铺展的秋光里,慢慢寻回踏实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