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39阅读
  • 10回复

[转帖]匈奴女人有一特点,让中原男子避之不及,就算长得再漂亮也不敢娶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28610
飞翔币
219242
威望
215837
飞扬币
2853197
信誉值
8

秦汉年间,长安西市要是晃过个匈奴姑娘,高鼻梁衬着深眼窝,骑马时裙摆扫过地面的利落劲儿,能让路人停下脚步。可再好看也没用,中原男子顶多远远瞅两眼,没人敢上前搭话。有人说 “怕她是敌国的人”,有人说 “饮食习惯差太多”,可真正让他们往后缩的,是匈奴女人那股 “中原媳妇没有的硬气”—— 单手能拎起煮肉的铁锅,射箭能中百米外的羊,连跟男人吵架都敢拍着帐篷杆叫板,这哪是中原男人眼里 “该有的媳妇样”?长城下的 “死对头”,先把姻缘路堵了一半要聊中原男人不敢娶匈奴女人,得先说说两族那刻在骨子里的别扭。秦始皇修长城,不是为了好看,是真怕匈奴骑兵南下 —— 这群住蒙古草原的人,靠养牛羊过活,草原冬天冻得能裂石头,夏天晒得能烤焦皮,硬生生把人练得 “皮糙肉厚”。男人骑马射箭不用教,女人也不是娇滴滴的主儿,跟着部落迁徙时,背行李、看羊群,比中原的小伙子还利索。可他们眼馋中原的良田和粮食啊,时不时就骑着快马冲过长城,抢了粮食就跑,掳了人就往草原带。中原老百姓提起匈奴,夜里都能惊醒。后来中原打不过了,就想 “和亲”—— 把公主打扮得漂漂亮亮送过去,换几年太平。那些公主哪一个不是哭着上路?到了草原,住的是帐篷不是宫殿,吃的是生肉不是佳肴,说话得靠翻译,连穿的衣服都得改成胡服。有意思的是,从来都是中原送公主去匈奴,没见匈奴送女人来中原。不是匈奴女人少,是两边打心底里互相瞧不上:匈奴人觉得中原男人 “文弱”,扛不动弓、骑不了马,连草原的风都扛不住;中原人觉得匈奴人 “野蛮”,不懂礼仪,吃饭用手抓,喝酒跟喝水似的,连 “三从四德” 都不知道。这层疙瘩没解开,跨民族的姻缘,从根上就难。匈奴姑娘的 “硬气”,成了中原男人的 “心病”中原男人想要的媳妇,是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的。会绣花,能把针线活做得比画还好看;能做饭,顿顿青菜米饭摆得整齐;说话细声细气,走路慢慢悠悠,丈夫说东,绝不会往西。可匈奴姑娘呢?她们的 “好”,跟中原的标准完全拧着。从小在草原上长大,刚会走路就踩着马镫晃悠,十来岁就能独自驯好烈马。有次匈奴部落跟中原商队遇上,一个匈奴姑娘为了护着羊群,单手拎起半人高的铁锅,把两个想偷羊的汉子赶得直跑。中原商队的人看傻了,私下里说:“这要是娶回家,吵架时她一伸手就能把我拎起来,我这大老爷们的面子往哪搁?”生活习惯更是差得远。匈奴姑娘吃羊肉,直接上手撕,油顺着指缝流也不在意,喝起马奶酒跟灌水似的;中原男人顿顿离不开青菜,喝酒得小口抿,用筷子夹菜都要讲究姿势。要是凑一块儿吃饭,匈奴姑娘嫌青菜没味儿,中原男人嫌羊肉膻,光吃饭就能吵起来。更让中原男人犯怵的是匈奴女人的地位。在中原,女人得听丈夫的,“三从四德” 刻在骨子里;可在匈奴,女人能跟着男人上战场,能帮着部落首领出主意,甚至有的女人还能当小部落的头领。有个中原书生去草原游学,看见匈奴女人跟男人一起议事,惊得差点掉了书简:“这哪成体统?女人怎能管外头的事?” 在他们眼里,匈奴女人的 “独立”,就是 “不守妇道”,这样的媳妇,谁敢娶?苏武牧羊的苦,藏着跨民族婚姻的难要是觉得 “性格不合” 还能忍,那现实的鸿沟更难填。就说苏武牧羊的事吧,汉武帝派他去匈奴谈判,结果被匈奴扣了十九年,扔在北海边上放公羊,还说 “啥时候公羊生小羊,你再回中原”。北海冬天零下几十度,苏武没粮食,只能挖野菜、啃树皮,甚至嚼羊毛充饥。等他终于回中原时,头发胡子全白了,手里那根代表汉朝的旌节,都磨得只剩杆儿。这事儿说明啥?匈奴人打心底里看不起中原人,觉得中原人 “弱不禁风”,连草原的苦都扛不住。要是真有中原男人娶了匈奴女人,日子能好过吗?当年有个中原商人,在匈奴待了几年,跟一个匈奴姑娘好上了。姑娘的部落却不同意,说 “中原男人太弱,扛不动我们草原的活,配不上我们的姑娘”。俩人偷偷跑了,没几天就被抓了回来,商人被打得躺了半个月,姑娘也被关了起来。最后商人只能灰溜溜回中原,再也没敢提去草原的事。其实不是匈奴女人不好,也不是中原男人挑剔,是两个民族的文明差得太远。中原是农耕文明,讲究稳定、规矩,一辈子守着一块地,日子过得安安稳稳;匈奴是游牧文明,讲究自由、彪悍,哪里有草就往哪去,日子过得风风火火。就像两条路上的车,就算偶尔遇到,也没法往一个方向开。匈奴女人的 “强壮”“独立”,在草原上是宝贝,到了中原就成了 “缺点”;中原男人想要的 “温柔”“顺从”,在中原是常态,到了草原就成了 “懦弱”。这种文明的鸿沟,不是 “颜值高” 就能填平的。说到底,中原男人不敢娶匈奴美女,不是因为对方不够好,是 “过日子得凑一块儿舒服”。匈奴姑娘的大长腿再好看,也填不了吃不到一起、说不到一块儿的坑;颜值再高,也抵不过 “你想守着田,她想骑着马” 的矛盾。毕竟婚姻不是看脸,总不能天天跟 “女汉子” 比谁骑马快、谁吃肉多吧?
关键词: 美女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28610
飞翔币
219242
威望
215837
飞扬币
2853197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4小时前

匈奴女人再好看,只要说到要娶进家门,很多中原男人立马打退堂鼓。
不是因为种族,也不是地位,而是一个让人避之不及的习惯,连王昭君都逃不过,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让人发怵的东西?





马背上的女人,灶台前的男人看呆了


中原男人见过不少漂亮女子,像王昭君、蔡文姬,都是能上书画的美人,可真要提到娶匈奴女人进门,心里总有点犯嘀咕。
匈奴女子长得不差,有的还浓眉大眼,轮廓立得住,身板挺直,气色红润,野外骑马打猎不输男人。
一身皮衣裹着,走在草原上,一眼望去很有精气神。
中原男子看惯了弱柳扶风。闺中女子脚不出户,行三从四德,抬头不敢看人,讲话小声细语。
匈奴这边刚好相反,女子天天上马追鹿,能拔刀宰羊,夜里还得防狼,强悍得很。


有汉使去匈奴出使,见着女子杀狼割肉时的熟练劲,回到家连鸡都不敢杀了。
匈奴女子生下来就不是给人宠的,是给战马和风沙锻出来的。
六七岁开始跟着父兄骑马,骑术箭术样样过关,到了十五六岁,能独自放牧上百里,谁家要是有外敌来犯,女人照样能拿弓冲出去。
汉朝使臣陈汤写过匈奴风俗,说他们“妇人能战,挽弓如满月”。
不是夸张,是眼见,骑着马,左手勒缰,右手拉弓,那劲道和中原少女坐绣床根本不在一个世界。
中原男人娶了她们,怕的不是她们强,而是怕自己管不了。
有个边地老卒退役回家,带了个匈奴女子一起,村里人都围着看,夸她结实能干。


结果才过一年,这老卒回来说:还是咱汉人姑娘好。
原来那女子天天在家杀羊熬奶,不做饭不纳鞋,一听家里有贼,提刀出去追到村口才回来,邻居都说像娶了个护院。
匈奴女子的生活逻辑是:能动手不求人。
中原男子多半是小农出身,讲规矩,讲面子,进门一个不听话的,还不如自己种地养鸡清净。
汉武帝时曾设“和亲”政策,让中原女子嫁去匈奴,没人提过要匈奴女子嫁来汉地,不是没人想,是没人敢。
一来文化差太远,二来婚后规矩压不住。


家里长辈说话,她要不认,场面就不好看,中原讲究孝顺,匈奴女子信服强者,谁能骑得住她,她才听谁的。
有一次边塞小吏私娶匈奴女子,没过多久就闹离家出走。
原因是他老婆嫌他手软,不配当一家之主。
家里出了事,他先哭,她先上马,村里人都笑他:你是娶老婆,还是请了个寨主?



收继婚:中原男人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中原婚俗规矩多,娶妻要八字合,拜堂要齐礼。
匈奴这边完全是另一套,最让汉人接受不了的,是他们的收继婚制
丈夫去世,妻子要改嫁给丈夫的兄弟,甚至儿子,不是私情,是制度规定。
匈奴社会靠部族维系,一家人就是一个小单位,女人不能“带走”资源,男人死了,女人还要留在族里,嫁给近亲继续生育。


中原讲究男女有别,匈奴讲的是血统不散。
《汉书》里写得明白,王昭君嫁到匈奴后,呼韩邪单于死了,她又嫁给了呼韩邪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
中原文人看得直摇头,宫里人都觉得掉了脸,可匈奴人不这么看,觉得理所应当。
这女人属于单于一家,跟着儿子继续过就是家族延续。
这种婚俗对中原男人冲击太大。谁能忍得了,自家老婆明明守寡,却被婆家安排嫁给小叔子?
汉地就算穷到揭锅,也要给寡妇一份清白,匈奴女人守不了这个规矩,没人娶回家能安心。
汉宣帝时期,西域都护郑吉上奏,说“胡俗无礼,妇人无贞”。这话虽然刺耳,却不是空口造谣。


对中原官员来说,这不是歧视,是制度警戒。
娶了匈奴女子,就等于娶了一个跟“礼制”格格不入的人,哪怕她愿意守规矩,也架不住背后的风俗拉扯。
还有个问题更要命。匈奴族人常年游牧,讲究氏族继承。
女儿生了孩子,那孩子不算中原人,是草原后裔。
一旦族群有冲突,这种孩子夹在中间最危险,官府不认他们,乡民也不接纳他们,像浮萍一样。
汉成帝时,有个边地官吏悄悄把匈奴女子带回郡里娶了。


事情败露后,他被贬去敦煌当守吏,不准再回关中,理由很简单:你已经“失格”,娶了异俗女子,就不适合再管中原百姓。这是明文禁令。
这种禁令不是一次两次,朝廷默许男子和匈奴女子交往,最多止于通商、外交,一旦涉及婚姻,往往被拒。
哪怕那女子再美,家世再好,收继婚这一条就足够让人望而却步。



匈奴女子成了“夜里拿刀的狠人”


朝廷对匈奴婚俗的忌讳,在民间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排斥。
边地百姓嘴上不说,心里却早就有了成见,哪怕匈奴女子真心实意地想过日子,也很难翻过那些被反复讲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凉州附近出了几桩夜里闹事的案子。
传说是某户人家娶了个匈奴姑娘,半夜被人割了喉,连牲畜都没放过。
到底是不是她干的没人说得清,可故事流传开后,“匈奴女人半夜拿刀”的话,就贴上了她们整个族群。
草原女子能骑马、能拉弓、能宰牛羊,这本来是本事,在中原却成了“凶性难驯”的代名词。
邻里防着、族人提防、乡老不敢多看。
几个边军退伍兵娶了匈奴女子,刚回村,连祠堂都进不去。
族里老人说,怕“血不正”。不是指种族,而是怕她们那一身野性,带坏家风。


中原人讲门第,讲出身,你要是娶了邻县的寡妇都得被说三道四,更何况一个不信祖先、不守礼数的草原人?
哪怕她再贤惠、再温顺,只要一张口不是汉话,屋里屋外都有人议论:这家风不好看。
有个延安边地的案卷里记过一事。
一个叫冯顺的边卒娶了匈奴女子,本以为回家能安生过日子,结果进村三天,族里小孩跑来看热闹,背地喊她“胡婆子”。
她没吭声,第二天早上给孩子家门口挂了一串兔头。
没人敢说什么,但整个村都传开了,说这女人“有邪气”。
不是她不想融入,而是这土地不接纳,民风一旦认定,就不是道理能讲通的。


你可以说她能干、说她纯朴、说她心肠好,可你没办法洗掉别人眼里,她“不是自家人”的那层隔膜。
还有一种说法更普遍:匈奴女子“命硬”。什么意思呢?就是谁娶了她,谁家要倒霉。
家里牲口瘟死、老人走得快、儿子夜里啼哭,统统往她头上安,道理没有,凭的就是一口传一口。这种舆论,能压垮人。
在这种气氛下,中原男子宁可讨个家贫女子回家吃糠咽菜,也不敢冒头去迎个匈奴媳妇。
偶尔有人图方便娶了,过不了几年就自己跑了,因为全村人不认这个门第。


人最怕的,不是打仗,不是争执,而是被盯上了风声之后,不管你做什么都要解释。
匈奴女子进了汉人家门,一举一动都得小心翼翼。
她不说话,人说她装,开口说话,人说她粗,连煮饭多放点奶,都有人说“这味不吉利”。



王昭君和亲,昭告天下


王昭君的事在史书里写得清楚,《汉书·元帝纪》记着,她是主动请命嫁去匈奴的。
原本宫里女子多,她因不贿画工而久居冷宫。
呼韩邪单于来求婚,皇帝挑选人选,她便成了“和亲”的象征。


王昭君到了草原,初嫁呼韩邪,几年后丈夫去世,根据匈奴制度,她又改嫁给继位的单于复株累若鞮,这是整个部族制度的安排。
中原讲“守节”,讲“从一而终”,哪怕丈夫死了,也要一辈子不再嫁人,匈奴这边,死了丈夫,女人继续在族内婚配,是生存法则,是制度使然。
王昭君嫁过去,成了“母子两代单于的妻子”,消息传回中原后,士人们纷纷议论,言辞微妙。
虽无明令谴责,已经不再提她是“贤后”,而仅称“和亲之女”。
昭君之后,再无中原贵族女子主动和亲匈奴,是她的命运,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嫁得出,回不来。


中原没记录匈奴女子嫁入中原的例子。
这种单向流动的婚姻政策,说白了,是情感婚配,中原男子之所以不娶匈奴女子,是制度和文化壁垒太高。
娶了匈奴女子,就等于接下一整套中原社会无法接受的规则:收继婚、部族连带、风俗野性、舆论压力。
哪怕你有本事扛住一时,也难挡一生风言风语。


至于匈奴女子愿不愿意嫁汉人,其实史书没留下太多声音。
她们大多数留在草原,在部落中生活、生子、死去,没有进中原,不代表她们没人要,而是中原自己就给门关死了。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hwy 
级别: 光盘博士
发帖
42656
飞翔币
0
威望
39145
飞扬币
561
信誉值
2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36分钟前
过来看一下
zhwy 
级别: 光盘博士
发帖
42656
飞翔币
0
威望
39145
飞扬币
561
信誉值
2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36分钟前
已经了解了
zhwy 
级别: 光盘博士
发帖
42656
飞翔币
0
威望
39145
飞扬币
561
信誉值
2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35分钟前
谢谢分享啦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36042
飞翔币
0
威望
244082
飞扬币
548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33分钟前
过来瞧一瞧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36042
飞翔币
0
威望
244082
飞扬币
548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32分钟前
已经了解了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136042
飞翔币
0
威望
244082
飞扬币
548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32分钟前
谢谢分享啦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9945
飞翔币
260632
威望
224898
飞扬币
2780463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8分钟前
来看一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9945
飞翔币
260632
威望
224898
飞扬币
2780463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8分钟前
也就看看
级别: 超级版主
发帖
899945
飞翔币
260632
威望
224898
飞扬币
2780463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8分钟前
不错,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