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年轻时总不信,觉得家里热热闹闹才叫过日子,人来人往才算有情分,可真到了60岁才慢慢咂摸出味儿来,那些长期没亲戚朋友上门的冷清,根本不是什么人走茶凉的悲剧,反倒是生活筛选后,留给你最通透的答案。
第一个实情:不是你人缘差了,是人到了年纪,都在渡自己的劫。年轻时我们总把串门走动看得比天大,以为这就是关系的全部,可人一上岁数就懂了,谁的日子不是一地鸡毛,子女要忙学业、忙工作,成家了更有自己的小家庭要操心,房贷车贷压在身上,哪还有那么多精力匀出来,三天两头跑来看你,不是他们不孝顺、不念旧情,是生活这根绳子,把每个人都捆得结结实实,他们连喘口气都难,你又怎能要求他们时时刻刻围着你转,就像我们年轻那会儿,不也是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忽略了家里的父母吗,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自己品尝这份安静,其实是懂得了放过他们,也是放过自己。
 第二个实情:真正心里有你的人,从来不需要靠“串门”来证明。
第二个实情:真正心里有你的人,从来不需要靠“串门”来证明。那些需要靠频繁见面、吃吃喝喝来维系的关系,多半都是泡沫,风一吹就散了,真正扎在心里的情分,是那种几年不见,一个电话打过去,听声音都觉得亲切的踏实,他可能不会在你生日时提着蛋糕上门,但你真遇上事儿了,他一定是那个二话不说就出现的人,我那个老伙计,我们俩快五年没见过面了,他孩子在国外,自己守着个老房子,可我上次住院,他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硬是坐了三个小时的公交车跑来,手里还提着一网兜自己家种的青菜,那一刻你就明白了,
真正的关心,藏在关键时刻的行动里,而不是平日里的客套寒暄,门前冷清,恰恰帮你筛掉了那些虚情假意,留下的都是金子。
第三个实情:学会享受独处,是一个人最高级的活法。
年轻时怕孤独,是因为心里是空的,总想从外界找点什么来填满,可到了60岁,经历得多了,内心早就被岁月填得满满当当,这时候的“没人打扰”简直就是一种恩赐,你不用再费心准备一桌子菜,等人走了还要收拾半天,也不用再陪着笑脸,听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你可以安安静静地侍弄你的花草,或者戴上老花镜,把年轻时没读完的书翻出来看看,甚至只是在阳台上发发呆,都觉得无比自在,
这种不被打扰的清净,不是被世界抛弃,而是你终于从世界的喧嚣里,把自己给找了回来,家里没人来,说明你的生活进入了一种极简模式,简单,所以才更接近幸福的本质。
说到底,人活一辈子,就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年轻时给生活拼命画加号,朋友越多越好,圈子越大越光荣,可到了最后才发现,真正能让你心安的,从来不是门庭若市的热闹,而是关起门来,那份只属于自己的安宁与丰盈,所以别再为没人串门而感伤了,那恰恰说明,你已经活到了通透的境界,开始真正为自己而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