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晨在办公室,大家正忙自己的事务,隔壁传来一句带着一阵笑声的话:“吃饱了撑的!”,因为那位同事负责整理资料,以为她发现了什么新大陆,就走过去问问,那同事指着电脑念道“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草民一愣,比起去年宋祖英等委员提出的,恢复中小学中繁体字学习的提案,又“发扬光大”了一步,走到了极点,干脆要简体汉字为繁体汉字让路了,要“克己复礼”了,但发完楞之后,感觉还是那位同事的评价最贴切“吃饱了撑的
1949年,在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理念下,“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泽东),最广大人民群众尽快要掌握原本被搞得门槛很高的、艰深的汉字系统,就要降低门槛,让工农大众学起来容易、学起来高兴,用起来方便。简化汉字改革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简化汉字改革也是改革,事实证明,简化汉字改革是成功的,有效的,科学的。有贤达大声疾呼“改革动摇不得”、“倒退没有出路”云云,那么,50多年前将旧文字体系从士大夫型向大众型解放的改革,同样“动摇不得”、同样“倒退没出路”。
现在有一种怪像,新中国前30年的一些改革事物,往往是被冠以“破坏传统”的帽子加以贬斥,提出废止,甚至连土地改革都有人要否定。提出废除简化汉字的潘委员为什么不看看世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群体在使用简化汉字,海外华人、港澳台都已经开始接受、学习简化汉字,几代中国人已经使用了几十年简化汉字,如果要对简化汉字“反攻倒算”,倒退到50年以前,需要多么大的转型成本?当然,繁体汉字并没有被废止,繁体汉字的文化符号还在存在,繁体汉字的书籍也还在出版。但是,对于最广大人群来说,简化汉字代表的是中国文字的新阶段,是无法倒退的。
倒退没有出路,提出废止简化汉字,真是“吃饱了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