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提出此议案的第二个原因是以前说繁体字太繁琐,难学难写,不利于传播,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用电脑输入,再繁琐的字打起来也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已经渐渐不存在。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决不能成为汉字“废简复繁”的原因。
语言是人类的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则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人类对于任何一种工具,都要求它具有高效率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韩敬体研究员在《谈我国的汉字简化问题》一文中指出,所谓高效率,一般说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速度快,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多而且做得好;二是成本低,消耗少,省力气、省时间,自然也会省财物。理想的工具,人们要求它能达到“多快好省”。人们对于文字同样有这样的要求。我们既要文字简,结构简单,笔画少,写起来快而省力;又要文字明,能很好地表达语言,字与字之间分辨率高,不会表意混淆,妨碍交际。正是两方面的要求,就造成了汉字四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上的不断简化和繁化的现象。简化,要文字简易,好学、好写、好记;繁化要文字明确,分辨率强,好认、好用。
毋庸置疑,现在很多人都用电脑书输入汉字,但在简化字与繁体字在输入的时候并不一样。相比五笔而言,现在许多人更喜欢拼音输入法,五笔可以不知道这个字怎么拼写,但靠汉字的笔画结构打出来,但打出来一样还是不知道那字怎么拼写和啥意思。用汉语拼音法打字,不懂的品不出来的我就去翻字典,在字典里查到的时候便顺道看看它的意思,有什么用法。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经常用电脑打字,但也在纸上写字,写了那么多年的简体字,还要回头重新学习繁体字?这么多的中学生、小学生都用电脑打字,考试吗?这个提案至少没考虑和告诉咋们这些不懂繁体字的人到时如何解决生活问题,又解决识字的问题。甚至有荆楚网的朱仁严先生提出质疑,十年的时间有多少人一边使用简体字打字,一边去学习新的繁体字?当然,对于潘委员有吃有穿的话,你用繁体字书写,用古文写文章,说话都可以。顺便问一句,潘委员的提案是用繁体字写的么?
电脑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用电脑打字,也不是所有的汉字都用电脑输入,汉字繁简咋能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