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学界和民间,对于汉字通行问题上的简繁之争时有出现,但为两岸统一而让大陆放弃现在通用的简体字,这样的提议还是非常罕见。全国政协的潘委员提出“废简复繁”的第三个原因是恢复使用繁体字有利于两岸统一。现在台湾依然用繁体字,并称其为“正体字”,深有意味,还要为“正体字”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给祖国大陆方面造成了压力。潘先生关心国家大事为两岸统一献计献策让我心生敬意,其提出的观点也比较新颖,但我对此却是难以苟同。
使用汉字汉语的国家和地区,除我国大陆本土外,其他还有以台湾、美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代表的,遍布全世界广大地区的华裔人民,仍然在使用传统的未简化前的汉字。 作为国家统一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大陆本土上使用多年的简体字和台湾以及全球都还在沿用的传统繁体字, 也有必要通过适当协商,使其一致起来。这个问题牵扯面大,也是个大的原则问题。这对所有境外华人的相互交往都不方便,削弱了他们对大陆中国的认同感; 降低了想学汉字汉语的外国人的积极性, 因为他们不知汉字是以大陆的简化字为准?还是以海外普遍使用的传统汉字为准?从而影响了汉字的世界化趋势。
但两岸统一是个大的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多层面的成因。大陆汉字“弃简就繁”,对两岸统一或许有些促进作用,但负面作用不容小觑——大陆的文字文化将经历一次大的改变。众所周知,朝鲜半岛的两个国家,同种同文,没有简繁之别,然而统一看起来仍是遥遥无期。
文字本身不过是个工具,是文化的范畴, 与政治无关,汉字“废简复繁“应以现实主义精神, 着眼使用方便和语义明确,尊重既存事实,权衡两种字体变动的大小难易,平等协商,岂能把汉字的“废简复繁”作为两岸统一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