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
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
轻轻的风轻轻的飘
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任风吹干
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摘自曹臻博客
2005年5月3日,第一次踏上世乒赛舞台的“大兵”曹臻,在上海世乒赛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老辣的高军淘汰出局。整整四年后的2009年5月3日,在混双决赛中与李平携手战胜队友,获得中国乒乓球队第17个混双世界冠军,赛后在混合采访区,曹臻冲着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镜头说:“我终于拿到冠军了,谢谢妈妈,我终于达到目标了……”
感天动地母女情
主人公:妈妈初华娟
1987年1月,年轻的初华娟在山东滨州博兴县生下一个女婴。
“男的还是女的?”同样年轻的丈夫急着问。
“闺女儿!”
丈夫面无表情,拂袖走开。
原来,他想要个男孩儿。
以上情景,是记者根据曹臻调侃式的回忆还原而成。不是说曹爸爸不爱女儿,他原本真的想要个男孩。但曹臻出生之后,他越来越疼爱女儿,这个三口之家很幸福,曹臻三岁开始打球后,妈妈风里来,雨里去,当起了全职保姆,并不热爱体育运动爸爸,则负责女儿的思想教育。
2002年,病魔的利爪无情地伸向了曹爸爸。由于患上了脑部胶质瘤,他不得不接受开颅手术,并在术后接受放疗。这突如其来的祸患,也成了温馨的曹家的生活拐点。2004年,曹爸爸的胶质瘤复发,膨大的瘤子不仅吞噬了他的视力,更一步步将他的自理能力和记忆力永久地收去。在曹臻随队备战雅典奥运会期间,曹爸爸在经历了前前后后三次开颅手术后,撒手人寰。他留下的,不仅仅是悲痛欲绝的妻子初华娟和刚刚17岁的曹臻,还有压在孤儿寡母身上沉重的二十多万元的债务。
造物主弄人,曹臻至今不愿提起那灰色可怖的2004年。那一年,她爷爷、父亲、外公先后去世,留下了外婆、妈妈和她三个女人相依为命。
“如果不是我妈,我肯定没有今天。我妈很刚强,这么多年,一直是她挑着家庭的重担。再苦,再累,她也不会告诉我,怕影响我训练。所以,在比赛中,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提醒自己,为了妈妈,我也要坚持,要胜利。”
每当提起妈妈,曹臻的脸上会浮现出一股坚定和敬佩。妈妈初华娟不仅是曹臻的精神支柱,更是曹臻佩服的榜样。初华娟曾对记者说:“曹臻的性格像她爹,太软,如果像我这么硬,早就当世界冠军了。”
曹臻对妈妈的依赖,从她写于2007年9月的日记的字里行间可以清晰地读出:
“好想妈妈啊,今年是见老妈最多的一年,长时间不见了还好点,见完再分开真的是很难受。她天天挂念我的身体、生活、训练,我天天惦记她过得开不开心,身体怎么样了,真是母女连心啊!谁有点什么问题,另外一个人睡不好也吃不好。我们是彼此的希望,当她知道我过得很好,又赢了比赛的时候,她是那么开心。妈妈期待着我走得更远,站得更高的那一刻,所以我要努力,更要开心过好每一天。而我更希望妈妈过得开心,保重身体最关键了,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以后更好的生活!”
母女心连心,上可以感天,下可以动地。妈妈的刚强,把一个濒于破碎的家庭重新组合,并让原本脆弱的女儿在无情生活的磨砺下变得坚强,昂着头,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5月3日,曹臻迈上了横滨世乒赛的决赛场。这之前,她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
“早上10点多,曹臻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平时比赛,我们就是短信联系,我想,怎么这次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又让我给她鼓励鼓励?结果她一张嘴就说,‘妈妈,我输了。’我的心咯噔一下!还没打怎么输了?原来是女双1/4决赛输丁宁/郭焱了,曹臻显得很失落。我就赶紧说,‘不要紧不要紧,输了就输了,千万别想了,你赶紧想混双怎么打,赶紧跟李平商量商量。郭焱和丁宁的单打都输了,不拼双打拼什么,你还有个混双呢。’”
据曹臻讲,平时自己的比赛,妈妈是从来不敢看的。初华娟也承认,看曹臻的比赛,让自己心跳加速,几乎不能承受。但当女儿迈上了世乒赛的决赛场时,她没有选择,再揪心也得看电视直播。支撑她全程看完比赛的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隔着滔滔太平洋海水,给远在日本的女儿以心电感应般的抚慰和支持。
赛前,初华娟曾对曹臻说:“单打没报上,不要灰心,混双和双打打到冠军也是世界冠军。这次世乒赛你打两项,拿一块牌就行了,别拿多了,拿多了妈妈受不了。”多年来的相濡以沫,让初华娟非常熟悉女儿的情绪波动,她这句话,不仅缓解了赛前曹臻的巨大压力,更让女儿燃起了斗志。
酒量不错,但戒酒多年的初华娟,在5月3日晚上滨州市政府的庆功宴会上,破例举起了酒杯。5月10日,初华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再次破例,酒后的真言中,她一再感激所有帮助过曹臻的教练,并特别提到了曹臻在滨州体校时的教练綦映霞。 “2008年,也就是綦大姐退休之后不久,接受了北京昌平三维俱乐部的邀请。当时她一定要拉上了我,说一起到北京,跟曹臻做个伴儿。于是,我们就从滨州到了北京,在昌平区租了一套房子。这样曹臻在比赛训练之余,在队里允许的情况下,也有个可去的地儿。其实我很清楚,綦大姐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我们母女能够经常相聚。2008年底的全国锦标赛,曹臻在女单决赛中输给了队友文佳,无缘女单冠军。这次失利,让綦教练彻夜难眠。她跟我说:‘我教球三十多年,徒弟里拿世界冠军的没有,拿全国冠军的也没有,一切的梦想都压在曹臻身上了,她那场球完全输在了心态上。’全国锦标赛后,綦教练几宿没睡好,她给曹臻写了很多东西,有技战术分析,也有心理分析。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竟然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在白纸上写下了大大的两个字——自强!”
两天后,綦映霞的血书被回到昌平家中的曹臻紧紧地攥在了手中。曹臻对妈妈说:“我会把綦教练写的东西放在枕边来激励自己。”
三位一体
主人公:教练乔晓卫
尽管本片段的主人公乔晓卫教练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但我们一定要写。
为什么?
曹臻说:“没有乔导,就没有我的今天,乔导为我操碎了心。”
曹臻妈妈说:“我非常佩服乔导的敬业,女儿在她组里,除了放心,没有别的。我还经常和乔导视频聊天,交流怎么双管齐下,帮着曹臻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乔导的为人,我很敬重!”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六年,两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不止为曹臻一个人,为了队员们,乔晓卫充当的,是严师、慈母、益友的三位一体角色。
作为严师,她眼里不揉沙子;作为慈母,她时刻关心队员的需要,给她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益友,她用自己的一身正气影响着队员,和队员打成一片,并时常将写满人生感悟的书籍送到她们手中。
北京奥运会后,国乒在江苏太仓召开了教练员竞聘会议。会前,也不知曹臻从哪里得来的小道消息说乔导有可能不带她了。她很失落,给她哥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乔导要是不带我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她太好了。她说过,要像牛姐(牛剑锋)和大郭(郭焱)那样,把我也带成世界冠军。”
作为运动员,似乎不应该对教练有着太大的依赖。但作为一个有感情的人,曹臻这几句话朴素地反应了她和乔晓卫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彼此信任。
太仓会议后,乔晓卫竞聘成功,继续担任女一队教练,同时主管郭焱、彭陆洋、曹臻和杨扬四名队员。牛剑锋成功了,郭焱成功了,留下了世界冠军的美名,付出的却是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显然,曹臻把从一名非主力队员到世界冠军的蜕变过程想得太简单了。横滨世乒赛前的第一次直通比赛,把曹臻从理想拉回到了现实,也让她产生了深深的自责。
女队第一阶段直通比赛后,郭焱、彭陆洋、杨扬分列第9、第11、第17,此前刚刚拿到斯洛文尼亚公开赛两个冠军,看见了横滨曙光的曹臻,交上了一份不及格的考卷——第14。曹臻回忆说:“郭焱肩膀有伤,杨扬上一队不久,彭陆洋也比我打得好,就我最差,最令乔导伤心。你不知道那段日子,乔导多么着急,我觉得特别对不起她。”
直通后的例行小组总结,师徒五人推心置腹,交换彼此的看法,但四名队员都看得出,乔晓卫心力憔悴。“乔导说去一下卫生间,出来之后,就非常不舒服,头晕呕吐,我们吓得打了120。最后才知道,乔导是给累病的,我觉得,也是被我们,主要是被我给气的。”
望着病床上脸色蜡黄的乔晓卫,曹臻难过得直想哭,她默默地将“争气”二字刻在了自己心里。
横滨世乒赛时,乔晓卫喜欢坐在记者席之上,最高的第三层看台。据目测,这里距一号球台的直线距离,大概有一百米开外。但曹臻说,她觉得,乔导离她很近很近,每次上场,她都会习惯性地抬头,寻找坐在角落里的乔导,这样,她能感到一种莫名的踏实和发自内心的力量。
最后一球落地,曹臻和李平用拥抱庆祝胜利后,她开始环顾看台,但乔晓卫一贯坐着的位置,却是空的。赶往混合采访区采访的记者,在通道处,看见了乔晓卫背着大包,匆匆离去的身影。
“乔导不高兴吗?为什么不和你庆祝一下?”记者问。
“应该高兴,但她对我有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她高兴,我知道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曹臻坚定地回答。
故事即将画上句号之前,再回头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开头,那段摘自曹臻博客、歌曲《蜗牛》的歌词。她是十年的兵,她一直努力往上爬,为了圆一个梦想,为了回报身边所有关爱自己的人。从登台亮相到别有洞天,用了足足四年的时光。尽管鲜花和掌声似乎来得突然,站在世界之巅的那一刻太过短暂,但我们从她捧着赫杜塞克杯时绽放的憨憨笑容中,能品味出她用痛苦的煎熬换来的幸福。
她说:“千言万语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现在的心情,总之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不会有今天,希望这个冠军能够让我在以后的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
记者手记
致母亲们
我就是曹臻她哥。当她夺冠的那一刹那,我没出息地哭了。
28年前,一个身为医务工作者且患有严重心肌炎的年轻母亲不顾丈夫的阻拦,冒着巨大的危险生下了一个七斤四两的男婴。28年后,这个男婴——我,已经健康地长大,28年的荏苒光阴,母亲为我的成长付出了满腔心血。
2004年10月,第一次采访完曹妈妈之后,我被她的顽强彻底感动。这也是我一直把曹臻视为自己亲生妹妹的原因。曹臻是幸运的,因为除了妈妈初华娟外,她的身边还有很多人,在不同时刻充当着慈母的角色:国家队的主管教练乔晓卫、八一女队的主教练戴丽丽以及写下那封血书的綦映霞教练。同时,曹臻特别嘱咐我,一定要同时感谢以下男性教练:国家女队主教练施之皓、国家队领队黄飚、前女队主教练陆元盛、前女二队主教练吕林以及前八一队教练陆巨芳等等。完全是出于巧合,本文的所有采访结束于2009年5月10日——母亲节。谨以此拙文,献给用无私母爱浇筑了子女成长阶梯的所有伟大母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