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490阅读
  • 1回复

[网络文摘]书的故事

楼层直达
级别: 光盘中级
发帖
2068
飞翔币
574
威望
508
飞扬币
551
信誉值
16
       关于书,有好多故事可讲。过去有抓周的习俗,孩子周岁的时候,拿一些物件,让孩子抓,有抓到脂粉的,有抓到书的。听说贾宝玉抓到的就是脂粉一类的东西,所以喜欢在女孩堆里厮混;而钱钟书抓到的是书,所以父母取名为钟书,意为钟爱书或钟爱读书,所以后来成为一位大学者。我没有抓过周,却也喜欢书。
                   1
       小时候,攒一毛两毛,舍不得喂嘴,都买了连环画,尤喜神话的,像《长发妹》《金色的铃铛》等,是那时我的最爱。日集月累,居然有一书箱子,我们叫它画本。直到大学毕业,那些画本还在,被邻家一个叫军成的小孩拿走了。我很惋惜,爸爸说,你都这么大了,还留它干什么?既然人家喜欢,算是给它找到了归宿。
       这里面,就有弟弟喜欢的画本,像《陈真》《霍元甲》等。每套都要四五钱呢,是爸妈节衣缩食给弟弟买的。
       当时,有点经济头脑的,还把自己的画本拿到街上,出租。看一本,一分钱,可以赚几毛钱甚至一块多钱呢。
      凡此种种,都湮没在历史的云雾中了,只有一些碎片,不时闪现。  
      有一次我弄丢了同伴的画本,惴惴了好几个月,攒够了钱,才还了他。
      还有一次,同伴不小心撕碎了我的画本,我急得大哭,以至于几个月不理他。
      去了,去了,童年的吉光片羽!
               2
      上了初中,我喜欢的书变成了复习书和作文书。每买到一本心仪的书,会高兴好几天。有一次,终于买到了一本复习书,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里面有我喜欢的修辞方法和文学常识,归纳得很全面,我可以在作文中和生活中小嫽几次,最起码知道小林多喜二,知道泰戈尔,知道纪伯伦啊!还知道岐谬修辞,知道增饰修辞,知道互喻修辞啊!
      乐极生悲,小嫽了几回,这个机会就丧失殆尽,原因是书丢了!  
              是谁拿走了我的书呢?想啊想,终于有一个同学进入了我的视野,他姓段。我展开了火力侦察,和他亲近,偷偷地看他的神色,说有关书的事,看看他有什么反应。结果是一无所获,他的脸不红,心也不跳。我的侦查失败了,一无所获。要说有收获的话,我们居然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有一次周末还受邀到他的家中做客呢。
        几年过去了,那本书的事儿也风流云散了,不再是我的牵挂的时候,它出现了,出现在一个姓石的桌兜里,我没有声张,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就像那渐行渐远的初中生活。
         3
        关于喜欢作文书的事儿,我回忆了一阵子,忆了一点子。那是我和我的同桌鲁学忠之间的一段故事。那一年初一,我英语学了个一塌糊涂,于是就留级了,于是就遇到了我的同桌鲁学忠。他爱学习,尤喜语文。看着他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表扬,每次作文讲评都有他,我很羡慕,就向他求教。而他居然是个热心人,不藏不掖,给我讲解,还给我拿来他心爱的作文书。一半模仿他,一半模仿作文书,我的作文水平大进,最起码有话说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喜欢在作文中用的话,居然应验在了他的身上。他家的房塌了,牛也塌死了,同时自然而然就失了学。都是穷惹的祸!
       他离开学校的时候,把他的作文书全送给了我。
       我上高一的时候,他打工去了,去了山西的榆次县,在砖瓦场里打工,工资微薄。可是他来信说,他想寄我一百元。那时的一百元,不亚于如今的一千元,可以说在我的心目中就一个天文数字。我回信对他说,我暂不需要,你还是把自己照顾好吧。你若寄来,我们就不是朋友了!
       也许我的绝情的话伤了他的心了吧,此后再也没有见他的信。直到大学毕业,我分配到县一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了他,他拉着一个奶牛,说打算到种牛场去配种。此后经常见他给县上的奶粉厂送牛奶,一见面第一句话就说,大学生啊。我说,老同学,你再不难受了!你再说,你再说我就不理你了!说完,都开心地笑了。
         4
        到了高中,我对书的感情还是痴心不改。喜欢上了中外文学名著,这种爱好,得益于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他姓徐,喜欢读书,感染了我,我喜欢上了他,喜欢上了语文,还喜欢上了读书。唯一有一件没学到的,就是他那潇洒飘逸,出尘脱俗的字。
       早自习,徐老师一进教室,我们读书的情绪就被调动起了,他读,我们读,整个教室,书声琅琅,一曲和谐乐章奏响了,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也是一个见证我们青春生长的早晨。人生的一段美好的时光就是这样度过的,也应该这样度过。现在想想,今天我能够记得起来的,用得上的,大多是高中阶段学到的。我怀念高中生活,怀念那段时光,更是忘不了徐老师对我们的教诲。我今天之所以还粗通点文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辛劳。学生谢谢老师了!  
      那时我们读书的去处 ,还有一个地方值得一提,就是英语老师脱老师开的文豪店,可以在此租书看,每天大概一毛钱吧。那时候瓜瓜的,当许多同学都在读王国真、席慕容、琼瑶、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时候,我却喜欢读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等,喜欢古诗词,喜欢巴尔扎克。也许这是老师影响的结果吧,也许是个性使然,也可能是兼而有之。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不及对别人的认识。就好像人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要高于对自身的认识。
                    5
       上了大学,我读书更加勤奋了,楼道里,图书馆楼前,都有我的身影和声音。利用楼道的扩音,我朗读得很起劲。一字一句读完《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简爱》《红与黑》《苹果树》《鲁迅小说全编》等几十部书,而每天只是几小段而已。有时候,几天以来只是反复读某几段。
        除了朗读小说,我朗读的最多的就是古诗词,《诗经》《楚辞》《汉乐府民歌》《唐诗三百首》《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等。
        我读书的方式就是朗读,所以各科笔记也当作书来读,除了专业课,我还读《文书学》《秘书学》《档案管理学》等。
        我读书的情景,成了老同学津津乐道的话题,经常有人说,你读书读得争得很!是啊,通过读,我的口才好了,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了进步。这都是我多读的结果啊。
        那时候,虽然喜欢书,但读的书却很少买,因为囊中羞涩。记得有一次,逻辑老师推荐了南京出版社出版的《海子骆一禾诗选》,记得只有十元左右,我还是买不起。
       还有一次,宿舍里风靡张承志的作品,三本,估计要九十多块钱 ,我没有买。直到以后工作了,我买了海南出版社的《心灵史卷》,在书摊上淘到了我心仪已久的《黑骏马》。
       在大学的这段日子里,我读的书大多借同学和校图书馆的,我用自己的实践印证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  
           6
      如今工作了,我所干的事儿就是:教书、读书、买书、淘书。
      教书的事儿就不必说了,每代一届,必失书若干,都是被学生或同事借去,终而至于不再归还,有些记着是谁借了,有些就不得而知了。我见有同事把借给人的书名及借者逐一写在笔记本上,以备向不归还者讨要。我试过,皆以失败而告终。不是忘了催要,就是羞于张口,其结果只能不了了之。
       我像这样丢的书很多,有些书残缺不全,只剩下了下册或某一册。比如说,《许国璋英语》《路遥文集》等。有些整个儿就不见了,像三卷本的《三国演义》(有毛氏父子的评注)等。有些就是单册,像《围城》《边城》《少年天子》《年轮》《平凡的世界》《古今小说》(《喻世明言》)等。更多的是湮没无闻了,只有想起用的时候,才发现,早已经不见了,已经丢了多时了,连自己也不知道丢于何时何地,被何人所借。
       有时候,喜欢的不行,就只有再把它买回来。第二遍再丢了,就一般不再买了。
       书丢了,有时候不会想起,杂志丢了,因为有期数标明,所以常会想起,伤怀好一阵子。我把上年度订的《作文成功之路》发给学生,收的时候很费事,收上来的寥寥。有一女生把书皮撕了,就放在她的面前。问她要,她说丢了。可我明明看到在,她就是不给。
       书经常丢,可我就是不记病,照样给学生借。举两个例子吧。
        一个是在一初中任教,我看学生作文不行,就借了校图书室的书若干,结果直到学生毕业,只有一部分学生还回来,我印象深的有三本书:《刀锋》《战地钟声》《语文会考指导》。我调走的时候,学校加倍罚了我的款。
        还有一次,就是今年的高考前夕,大概只剩三四天吧,我下了课,走到楼下,一个学生追上我说,把我上课用的书给他看一些,隔一天归还。结果就没有归还。这本书是语文组的一个老师的,他嗜书如命,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办法对他说。
        有时候,这样的丢书似乎成了常态。转自雨林木风写作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1 条评分
右手 飞扬币 +5 2009-11-19 您的帖子很精彩,期待您更多的好帖子!
 
压力源于自身的不足,个性基于实力的强大!
级别: 光盘高级
发帖
2283
飞翔币
126
威望
1395
飞扬币
1506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1-19
在现代网络化的今天,还有多少人依然喜欢藏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