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134阅读
  • 0回复

[分享]Ps给照片加上超美的潮流光束

楼层直达
级别: 光盘高级
发帖
2418
飞翔币
900
威望
1275
飞扬币
12965
信誉值
0
 一张非常普通的照片,如果合理的加上一些高光装饰,会有超美的视觉效果。下面的教程将具体介绍潮流照片的制作过程:制作之前先渲染一下光源的色彩,可以凭自己爱好加色,然后新建一个图层组,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制作一些平行的光束并加上一些装饰的光点,最后用滤镜加上一些烟雾即可完成效果 ){-Tt`0(u  
原图 v'0WE  
9'$\GN{0  
QcW6o,  
效果图 , %8keGhl  
c(@(j8@S  
E#?Bn5-uBs  
^{<!pvT  
1、打开原图素材,在操作之前,大概分析一下图像的光影关系,照图图像比较合理的布光点,这里我大概的做了个光源出发点的示意图,留意红色箭头,这些位置都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3shRrCL0mf  
N>zpx U {  
I_?+;<n  
2、新建图层组,取名为“A”,接着在改组新建空白图层(Ctrl + Shift + N),取名为“光源”,利用画笔工具绘制一个光源,大小没有规定,适合就好,硬度为0,颜色为:#EC008C,绘制好后将光源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变亮”。
w^{qut.  
_*K=Z,a;\  
Z<P?P`  
D8OW|wVE  
Yz%AKp  
bD2):U*Fzo  
3、光片的制作,绘制这个效果的方法在网上有很多。今天跟大家讲一种最快捷最直观的方法。在“A”图层组新建空白图层,取名为“光片”,看下面的流程图。 |:H 9#=  
*Z9Rl>  
a、利用矩形选区工具在视图中创业一个适合大小的矩形选区,如下图。
N7Kg52|  
/$EX -!ie  
nj90`O.K  
V(lxkEu/Fj  
ec8 iZ8h8  
b、再利用画笔工具,画笔大小适合就好,硬度为0,颜色为白色。然后在举行选区下面点上白色。
k?!CJ@5$  
_Wb3,E a=  
4Nb&(p  
"b~-`ni  
c、接着按Ctrl + D取消选区,把光片对齐到视图中间,再按Ctrl + T“自由变化”,岸上“Alt”键等比例拉伸。
+'-i(]@!'  
be<7Vy]j  
k},@2#W]  
d、拉伸后松开“Alt”键,按下“Shift”键盘,利用默认的旋转15度,网上旋转2次,旋转后的角度为30度。
QPD[uJ(I  
[Re.sX}$Y  
Ihn#GzM?u  
",v!geMvu  
e、接下按Enter确认,将光片移动到光源位置,并复制3-4个光片图层,调节好大小跟层次。
"dkDT7  
;7:_:o[.  
\!51I./Q/  
*#n#J[  
(WCczXm)  
4、发光颗粒的制作,这个效果在我的第一个教程已经讲解过了,再重复一层。在“A”图层组新建空白图层,取名为“颗粒”,结合画笔工具的扩展参数按“F5”来绘制,笔刷大小分别用2,5,7像素错开绘制在颗粒图层上,硬度都为0,扩展参数都一样,绘制完后给该图层添加图层样式,旋转外发光,具体参数如下图。
+hIC N,8!  
%@,%A_So k  
q0m> NA   
3rxB]-  
bZ5cKQ\6  
R!+_mPb=Q*  
-XJXl}M.  
q PveG1+25  
pW7#&@AR  
n<)gS7  
*GZ7S m  
5、复制2个“A”图层组,分别取名为“B”跟“C”,将它们移动至像第一步分析光源布光的位置,再稍稍调节一下“B”,和“C”图层组里面的各个图层的位置,不要跟“A”一模一样就行了,如下图。
&.v|yG]&  
5~R1KjjvA  
'DhH:PR  
'K!u}py  
cv=H6j]h |  
6、场景烟雾的制作,按下“D”键把前背景颜色恢复到默认的黑白。新建一个图层取名为“烟雾”,执行:滤镜 > 渲染 > 云彩,确定后再按Ctrl + L 调整色阶,把云彩的黑白反差加大,然后把“烟雾”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滤色”,将不透明度减低到70%,再创建图层蒙版,把不合理的烟雾擦掉,这样整个烟雾跟场景融合的层次就出来了。
?hFG+`"W  
>s%&t[r6  
vk jHh.  
FQlYCb  
y/.I<5+Bu  
7、润色:创建色阶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图。
-:V0pb  
/bSAVSKR  
8、创建色彩平衡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图。
:aO`q/d  
FjU -t/  
(drDC1\  
&6@# W]_  
9、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参数设置如下图。
-f-@[;D  
Ya*<me>`  
最后加上装饰文字,完成最终效果。
srGF=1_  
lZ*V.-D^]  
0en Bq>vr  
n40&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