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机玩家大多数是平民,没那么多钱去买大价钱的部件,往往多是走性价比路线,所以,找到适合又实惠的部件是DIYER不变的话题之一。为感谢从深度到盛世雄风再到华清池的一起玩了这些年老朋友们,在这里和大家尽可能客观地分享并探讨一下挑选部件的经验,今天就先写一下挑选主板的办法吧。
先说明一下:
1、 说到主板就喜欢把某芯片组、某品牌一直挂在嘴边的朋友可以不用往下看;
2、 提到某芯片组或某品牌的产品后,动不动就说该芯片组或该品牌是垃圾的朋友可以不用往下看;
首先提一下芯片组,芯片组方面的知识是个基本功。因为,要装一台机器、要升级配置、要给老机器的故障主板找代替品等等,这些情况都需要接触主板。那么主板和芯片组的性能首先就要了解,明白什么芯片组的主板一般会有什么样的CPU接口、支持某(些)接口某些型号的CPU、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内存接口、支持到的内存工作模式和工作规格、是否集成了功能芯片、集成的功能芯片的实际性能如何、有什么类型的扩展接口和背板接口、各接口的性能大致如何,是否有多个PCI-E显卡接口,各PCI-E显卡接口的实际支持能力等等。通常来看,intel近年常提到的北桥9?5、X?8、P?5、G?5、P?1、G?1、P?3、G?3;nVIDIA近年常提到的nForce4、nForce5?0、nForce7?0、MCP?1、MCP7?、6?0ISLI、7?0iSLI;AMD近年常提到的690G、770、78?G、790?X等等,能够熟悉更好,如果不了解的话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
如何选择芯片组?选ATX大版型还是选Micro-ATX小版型?这不仅仅是看个人需要所能决定的。根据经验来说Intel芯片组的大版型更值得选择,因为多数小版型BIOS设置项不很完整,不能满足某些需要,也就是说P45、P43目前对于多数玩家来说更值得选择,而一般家用不需要独显的或特殊情况为节约成本的,则可以考虑某些经济实惠的G31/G41芯片组的主板(注意:G31的CPU供电通常根据CPU向下兼容,而G41的CPU供电通常根据CPU向上兼容,为老机器更换主板的时候建议留意一下)。nVIDIA芯片组的主板,小版型更实惠,MCP7?的集成显卡的性能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当然nVIDIA的大版型也很不错,如果偏爱使用intel处理器和nVIDIA独立显卡组SLI的话,首选的还是780iSLI。AMD各芯片组的大版型和小版型也都不错,个人经验低端CPU用770,高端或计划更新为高端CPU的用790X/790FX,785G目前是代替780G和790GX的,属于过渡品,一般家用不需要独立显卡的近期可以考虑。
接下来考虑的是实用综合因素,个人经验是:同样芯片组的比价格,同样价格的比做工用料,同样做工的比BIOS。
先看价钱,通常个人买主板会把价钱控制在700元以内。超过700的主板,除了在当时芯片组性能极富吸引力(比如08年悄悄上市的少数几款N7A)或者堆料板(比如数字供电或等效XX项供电)尚可考虑外,个人认为其他的基本上都有暴利成分。目前主流的芯片组的主板价格,比如P55/790FX,即使再堆料,个人认为也不应该超过1000。另外,300左右的主板能用吗?答案是可以的,但是要擦亮眼去挑选,尤其是要注意其BIOS功能,多看多分析,在BIOS方面以不留神就会拿到“药板”,比如,要省钱又要游戏性能,可以使用200-300之间的G31/G41或N73集显主板,省下钱搭配好点的独立显卡(但要注意,此类主板的PCI-E接口并不是2.0规格,供电和性能有限,不建议挂载太高端的显卡),并搭偏配低端CPU做20%轻微内存异步超频使用,综合性能并不会比搭配价格更高的主板差,虽然AMD芯片组在市场上也有超低价的780G AM2+上下兼容的主板存在,由于批量问题和品质方面的疑问,也未必说明AMD在低端的性价比更高。当然我所说的并不代表“一定怎样”,价格方面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这样的阐述仅仅是代表了一种思路。
再看做工用料,做工一般看PCB板层、板面元器件数量和用料、板面功能部件和接口的布局、供电方式、背板接口丰富程度、集成网卡芯片型号、集成声卡芯片型号、内存接口间是否有辅助元件、多PCI-E显卡接口间是否有丰富的元件、跳线的复杂程度、散热片的能力预估、接主机箱和风扇的各个插件针脚的数量和位置等等。
现在主板的PCB板层绝大部分用的是4-6层板,高端的板才会用8层PCB,PCB有薄有厚,仔细看可以看得出,如果拿在手里可以明显感觉得PCB层数和每层PCB厚度的区别,板层多且厚的耐久度相对会比较长,而且挂载重的扩展卡或散热装置也不容易导致主板出现变形;
元器件的数量可以一眼看出,有少数主板看起来光秃秃的,这样的主板如果是大厂的,是属于设计上就开始偷工减料,小厂的一般没有设计能力,是属于代工的时候故意要求减少用料,这种故意减少元器件的板的可以明显地看到板面上有空余的元器件焊接点是空的,这样的后天造成的“药板”和BIOS缺陷的“药板”同样要小心中招;
看用料对大部分玩家来说主要是看南桥、电容、电感、三极管和电阻。南桥一般指intel和AMD芯片组的主板,设想如果P45北桥搭配ICH7/8南桥或者790FX北桥搭配SB700南桥,那就会造成性能上的悲剧。电感方面,铁素体电感已经基本上代替了线圈式电感,这点可以略微放心,三极管也叫Mosfet,直接关系到CPU供电和主板的稳定性,由于Mosfet发热量较大,一般是单个电感至少应该配2个Mosfet以降低发热量,如果Mosfet过少则有可能会过热烧坏,导致主板不通电。另外从07年开始,很多厂家开始宣扬全固态电容的说法,很多玩家开始追求全固态电容,但实际上全固态并不一定比部分固态来得效果好,因为电容的作用是滤波,而液态电容的滤波性能比固态的效果更好,只是液态电容的耐久度比固态电容低,所以个人认为更合理的设计是主要供电部件旁边使用部分固态电容,其他用品质较好的液态电容,这个观点仅供参考;
板面功能部件和接口的布局在实际使用上也很有讲究,实际有多少SATA接口、南桥是否支持RAID功能、有几个PCI接口、有没有IDE接口、有没有E-SATA接口等等,这些都是细节。布局方面,设想如果SATA/IDE接口和第一条PCI-E显卡接口水平位置对得过于接近的话,那就会导致没办法安装大功率的超长独立显卡,设想可以组成CrossFireX功能的PCI-E显卡之间的接口如果过于紧凑的话,那也等于是个摆设,设想CPU接口周围的部件如果超高或者过于紧凑的话,就会造成没办法加载大型散热器,这些小的细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也不用过于拘泥;
供电方式,数字供电当然最好,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一般只会出现在X?8等高端主板上,绝大部分主板都采用了等效多项供电,这就是说铁素体电感的数量越多则供电越稳定,越有利于超频和超频后使用的稳定性,通常的低端集显主板会有3项左右的供电,略正规一点的主板基本是4-5项供电,超过5项供电的通常是较好的或者中高端主板;
背板接口也要留神,现在的主板基本上都已经省略了串口和并口,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建议买省略了PS2键盘/鼠标接口的主板,对于集成显卡的主板,要留意是否带有DVI-D接口,最好也要有HDMI接口;
集成网卡/声卡芯片型号是一个容易忽视的细节,个人认为,稍微上档次一点的主板就应该搭配RTL8111C千兆网卡和ALC888S 8声道HD声卡芯片;
内存接口间如果有电容可以保证内存的工作效能,这也是一个细节;
多PCI-E显卡接口实际上是一个很容易忽悠人的设计,理论上P45的双PCI-E显卡接口官方是可以组合成8+8的CrossFire功能,但是实际使用时,相同的显卡、不同的P45主板组成CrossFire之后的性能未必相同,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原因是这两个PCI-E显卡接口之间有的装有用于支持交火功能的芯片,而有些主板则没有,没有的只能组成16+4的CrossFire功能,基本上是个摆设,不如买单个PCI-E接口的主板,市场上很多P43、770主板都在弄这个多余的16+4的功能,但并不适合真正意义上的CrossFire。
跳线到底是多好还是少好?这又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个人认为如果比较专业的玩家最好还是使用跳线多一些的主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配合BIOS设置性能;
现在很多厂家为了提高卖相,设计了夸张的散热片,并且插上热管,接着主板的价格也跟着上去了,面对这样的做法,玩家应该理性地分析有没有必要为这些散热片买单,实际使用下,基础散热片是不可或缺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北桥和南桥的散热,另外Mosfet管的散热可以通过一个恰当的CPU散热器得到兼顾,个人认为主板不是拿来看的,基础的散热片一定要有,必要时玩家可以自行根据实际情况改装或加装散热装置;
接主机箱和风扇的各个插件针脚的数量和位置,这些也是容易忽视的细节,开机、重启、指示灯这些基本位置就不说了,要注意的是链接前置音频接口的位置是否方便连接,也要注意观察主板上有几个前置USB接口和这些接口的位置,另外,除了CPU散热器的风扇接口之外,玩家可能需要多增加一个或者多个机箱风扇,这样3针的风扇供电接口在主板上最好能够有2个或2个以上。能够实现上面所说的,这样挑选出来的主板就基本上比较让人放心了。
再看BIOS功能,在拿到主板之前怎么看呢?有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PDF格式的主板说明书,通过说明书来了解BIOS功能,不过要注意的是,一个品牌针对某芯片组的主板通常不止一款,建议把两款主板的说明书比较一下是否有大量的雷同,这样可以看出该厂家在说明书的编写上有没有不负责任的成分,如果有,那么该厂家的产品的BIOS功能的实际可信度也应该打折扣,有可替代品的话,这款主板直接建议Pass掉。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提高说明书的参考价值。
最后,主板品牌在圈子里的口碑、质保条款、质保服务站点、维修周期等等也应该知道,电子产品一旦出故障,可谓千奇百怪,当然厂家是否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是个因素,但是我想不论哪个玩家也不敢保证自己的RP的保鲜期,所以主板偶尔出点小问题是正常的,心态放正,质保期内的且符合质保条款的,当然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地去送修,超过质保期的一般还是建议找当地或就近的服务站点。有一点容易忽视的是:维修周期。买这个品牌的主板之前就应该先了解一下这个牌子的维修周期大约是多少,有一次我选中一款某品牌的主板打算买下来,圈子里的一个朋友说那个牌子维修差不多要一个月时间,我上网一查确实如此就Pass了这个牌子。
有些朋友一遇到挑选主板的事情就上网看评估,个人认为网上的评测可以看,遗憾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是拿芯片组厂家给的参数贴出来忽悠玩家的,喜欢夸大自己主板的卖点和降价程度,甚至有些内容是杜撰出来的,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参数,要记得找关键字眼(虽然往往找不到),也要习惯性地分析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