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936阅读
  • 0回复

看懂网址 小心URL欺骗

楼层直达
级别: 光盘新手
发帖
158
飞翔币
335
威望
13
飞扬币
1326
信誉值
0
看懂网址 小心URL欺骗在网上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网址,有灌水论坛里发现的链接,有QQ或ICQ网友发过来的“祝福”,还有些或许你会产生兴趣的广告、投票活动……这些无所不“链”的网址,正在等待你的点击。
即使只是普通网民,能够认识网址也是一项网络生存的“基本技能”,或许你需要看懂它。

URL与网址

  在大部分网络用户的概念里,网址就是URL(统一资源定位器,以下简称资源定位)的中文翻译和代名词,确切地说,这也并不是错误的称法。尤其是ASP(活动服务网页)的普遍采用,更模糊了网络地址与资源定位概念上的细微差别。

  例如http://www.163.com是一个标准的传统意义上的网址,它直指一个页面或IP地址。但如果是一个http://expert.csdn.net/expert/topic/1164/1164580.xml?temp=6596186这样的“地址”(实际上并没有这样一个页面文件存在,我们看到的是执行后的结果),我们称其为URL似乎更合适一点。

  当然我们没必要纠缠这种细微差别,但一些小小的危机和欺骗可能也就在这个对比中产生了──你会难以从URL来判断出它的真实网址和结果。

  特殊标志解析欺骗
  在HTTP规范中,网络协议名称之后的完整格式为http://IP:@name:pass/,其中只有第一部分IP是必需的,“@”后面是用户名参数,“:”后面是密码,这使服务器可以解析带更多信息的完整字符串。我们最常见的通过浏览器登录Ftp服务器时的URL格式(ftp://name@ftp.xxx.com:port)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如果用户名和密码包含在URL中,真正的主机地址是从“@”字符之后开始,这就可以产生欺骗。

  例如一位网友告诉你www.google.com/search?hl=zh-cn&>http://www.microsoft.com@www.google.com/search?hl=zh-cn&;ie=utf-8&oe=utf-8&q=asp&lr=这个地址有你需要的LongHorn新版本下载,你恐怕不假思索就会点上去。但注意看一下“@”后面的内容,那才是真正的网址,而“www.microsoft.com”将被视为Google服务器上的一个用户名(当然,它是不存在的),实际指向后面的页面。如果这个地址是具有攻击性或感染了病毒的网页,后果可想而知。

  虽然这些URL在网络标准中都是“合法”的,它们伪装成用户信任的站点,如果有恶意行为,很难立即发现。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看看“@”的解释,就知道是否有问题存在了。

  十进制格式的IP欺骗
  像上面例子那样的带有欺骗性的URL,是利用了我们对熟悉的URL格式的信任,利用了用户从URL的顶级域名来判断可信度的习惯,还有另外一种欺骗则反其道而行,用一串不知所云的数字麻痹用户。

  例如网易的一个IP地址是202.106.185.77,将这个IP地址换算成十进制后就是3395991885,Ping这个数字看看,是不是居然能Ping通,这就是十进制IP地址的解析,它们是等价的。

  迷惑的虚拟域名
  虚拟域名曾一度是无域名网站的最爱,但有些虚拟域名系统支持句点分隔符,结合上述十进制IP地址,就可以通过如下的URL来制造更大的迷惑:http://www.bbs.com@3633633987/这个网址就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它实际指向Redhat网站,怎么,你还以为是www.bbs.com吗?

  因为很多的网站都把HTTP的SessionID放在URL中,来代替Cookie使用,所以用户并不会十分留意这个URL中的数字值和“@”字符。

  名不符实的链接文字
  我们知道,链接文字本身并不要求与实际网址相同,那么你可不能只看链接的文字,而应该多注意一下浏览器状态栏的实际网址了。

  如果该网页屏蔽了在状态栏提示的实际网址,你还可以在链接上按右键,查看链接的“属性”。

  间接寻址,把你带向何方
  利用可信站点进行网址欺骗的方法就是“间接寻址”。很多网站通过如下格式的链接来引导访问者来此的网址:“http://www.aaa.com/outsidelinks/http://www.bbb.com”,在服务器端捕获请求信息后,再把用户重新定位到目标网站上。

  这就使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种间接寻址服务。

  Unicode编码
  最后不得不说说Unicode编码,Unicode编码有安全性的漏洞,这种编码本身也给识别网址带来了不便,“%20%30”这样的天书除了浏览器认识,恐怕没有人能看出它真正的内容。

  除了Unicode编码外,以上提到的几种欺骗手段都是可以察觉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再发现可疑网址时,就可以用学到的这些知识先“过滤”一番了。

  截至笔者发稿前,恰好又在网吧发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QQ木马,这个“创意十足”的木马不但窥视你的密码,还不定时地强行在消息发送窗口中加入一些网址,而这些链接本身,就是可以播种木马的网页。因此在即时消息程序中收到的网址,如果你认为网址本身和发送者这两者不可信任,就不能轻易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