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超联赛首度在山西上演,七位世界冠军激战晋中,纵然有这么多的噱头,但5月30日的上海VS江苏之战,能容纳4300名球迷的晋中体育馆,还是只吸引到约2000名球迷到场观战。这个不到50%的上座率,让承办方连连感叹赛事难搞。中国羽毛球,在上有国家队的辉煌,在下有民间基础的雄厚,但夹在中间的羽超联赛,却显得有些清淡。
一个联赛的尴尬
中国羽毛球队有着“梦之队”之称,但有着众多世界冠军加盟的羽超联赛,却没有与国家队战绩相称的红火。早在1999年,中国羽毛球联赛首次启动,首届联赛仅有3支球队参赛,整个赛程为期3周。次年参赛俱乐部增加至11支,赛程延续至6个月。到第3届的时候,参赛阵容进一步扩大,但赞助商和球迷对联赛热情不高。2002年第4届,由于得不到更多的赞助,赛程和参赛俱乐部大为缩水。仅存活了4年的羽毛球联赛便遭遇停摆。
8年后,当中国体育产业得到高速发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已经进入职业联赛,羽毛球联赛的重启也成为后奥运时代的重要规划。5月22日,中国羽毛球俱乐部超级联赛首届终于开幕。然而,在这个联赛启动之初,它的地位就显出尴尬之势。举国体制的大背景仍然存在,国家队的利益依然至高无上,羽超联赛的属性与定位也就与外界的期待有些出入。
早在羽超开赛之前,身兼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副主任及国家队总教练两职的李永波便曾经讲过,国家队队员在参加职业联赛的同时,要兼顾国家队的训练。首届羽超并没有任何一名外援,对此官方表示,首先得保证国内球员的经济收入。在总教练李永波看来,联赛对于国家队队员并无太大锻炼意义,但有利于增加球员的收入。
一支球队的困境
仔细翻阅赛程表,你会看到,在2010年羽超联赛第一阶段常规赛中,上海队的7个主场赛事没有一场放在上海,而是山西和陕西两省的四个地方进行。在山西,长治1场、晋中2场、运城2场;在陕西,榆林进行2场。
有着王仪涵、朱琳等世界冠军的上海队,却要在联赛中四处为家。这中间,主要是俱乐部的生存压力所致。在联赛开赛之初,上海队差点失去注册资格。在注册截止之日,上海羽毛球队却因找不到赞助,而迟迟未能注册;而经费主要是200万的注册资金和一年500万的运营资金。之后,在乒羽中心的宽限之下,在找到上海兹韦克和陕西府谷两家商业合作伙伴之后,上海队最终成功注册。
由于经营压力和世博会的召开,上海队最终将本队常规赛的主场全部外包。首届羽超联赛,上海队也许没有主场作战的机会。尽管第四轮比赛在一周之后进行,但与江苏队结束第三轮赛事的当晚,上海队还是踏上了回家的航班。毕竟,回到上海训练,更为方便一些。
在球员没有归宿感的同时,球迷找不到主队的认同感。上海VS江苏的比赛中,有位热情的球迷热情洋溢,在连喊几遍“谢婧加油”后,又在后加了一句“江苏队加油”,引起现场一片哄笑。要知道,谢婧可是上海队的猛将。
一个经纪人的精明
在沪苏两队正在激战的同时,赛事承办人高芮军却悄然离场。他将马不停蹄的奔赴陕西榆林,那里的体育馆也将接受羽超联赛官方的验收。上海队的常规赛最后2个主场,将转战陕西榆林。
与山西本来没有什么瓜葛的羽超,却能够上演上海队的5场赛事。体育产业的繁荣,当然少不了经纪人的推波助澜。陕西府谷是上海队的冠名赞助商,这也与高芮军的牵线搭桥有很大关系。
高芮军的注册公司,是山西瑞星乒乓球俱乐部。经过几年的发展,山西瑞星开始由乒乓球领域向羽毛球、篮球等赛事拓展;年内,山西瑞星将在北京成立体育文化传播公司。2010年,山西瑞星总共承办了乒超、羽超、中国女篮国际对抗赛三大赛事总共15场。其中,在山西省内进行的有8场赛事,除了5场羽超之外、另外在8月份还有中国女篮国家队的3场国际对抗赛。
一个赛事的繁荣,当然离不开各个层面从上到下的努力。这条纵贯线,一定程度上,是能够看清楚羽超联赛的掌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