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965阅读
  • 4回复

[转帖]“多事之秋”宜保持心态平衡

楼层直达
huwg 
级别: 管理员
发帖
382456
飞翔币
1150882721
威望
6426839
飞扬币
5894914
信誉值
50

 宋代养生家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老年人何以如此秋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天人相应”说。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类依赖自然界而得以生存,而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影响人体,使机体发生相应的反应;秋季是暑寒交替之季,秋寒逼人,草木凋零。那些素来缺少亲友关照,生活条件比较困苦的老年人触景生情,不免会发生哀叹人生迟暮的悲伤心理。
  第二,“生物节律紊乱”说。现代医学认为,秋愁、悲秋或苦秋,在一定程度上与老人生物节律紊乱密切相关。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似碗豆大小的腺体——松果体,它所分泌的松果体激素有影响人体的时间生物效应。这种激素的分泌主要受年龄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松果体的分泌量最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步减少。人老了之后,松果体萎缩,激素分泌量就下降到极点,致使老人睡眠时间短促、熟睡程度差。人的机体在经历了酷暑的煎熬,进入秋凉之后,正处于生理性休整阶段,一般人都有疲倦困顿、昏昏欲睡的“秋乏”现象,需要通过增加睡眠来积极调整和协调身心,休养生息。老年人却因生物节律紊乱,无法更多地睡眠,以致产生精神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抑郁寡欢等症状。
  第三,“温差刺激”说。中秋前后,特别是深秋时节,寒暖气流交替往来,气温骤升骤降。为适应外界温差的剧变,人们可以通过“行为调节温度”和增减衣服等手段来调节。除此之外,一般人还可通过大脑中的下丘脑发出指令,主动调节全身的血流、体液,以保持机体的恒温状态。相对而言,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灵敏度不高,往往来不及采取“行为调节温度”手段。加之老年人血管老化所致的血流改变、体液总量减少,使机体体温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常人要严重得多。从而影响到老年人身心的协调,使其难以保持稳定的精神状态。
  第四,“秋燥影响”说。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秋属金,其气燥;燥为阳邪,易耗津液;津液损耗则肺气虚;肺气虚则疲倦气短、头昏乏力、食欲不振。老年人更易受秋燥影响,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耐受性下降,心境不宁,生出悲愁情绪。
  由此可见,秋愁是老年人对外界干扰所作出的一种不良精神反应。这种不良情感刺激,将导致老人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失调,阴阳失去平衡,进而危及机体的健康。
  “多事之秋”并非不可抗拒。老年人在秋季应保持心态平衡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切不可为秋的苍凉、肃杀之气所惑,自寻烦恼。这一点,特别需要得到家人的关怀和理解;保持起居、饮食有常的生活习惯;适量采取一些耐寒锻炼措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参与一些有益于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安全地度过“多事之秋”。
 
级别: 光盘学士
发帖
2399
飞翔币
80
威望
4015
飞扬币
598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0-09-17
心态是很重要的。
祝福笨笨早日恢复健康!
wgefee 
级别: 终身优会
发帖
152179
飞翔币
5135
威望
47050
飞扬币
103712
信誉值
23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09-17
秋来多愁思,自然事多
级别: 光盘高级
发帖
4409
飞翔币
1629
威望
1576
飞扬币
53974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0-09-18
各色人等反映不同,有人无缘由天阴心情低落,天晴气候好心情好。我的优点是什么样的天气我都喜欢,因为他都是大自然的丰富表现,我总是感受到大自然的优点,都有不同的风景欣赏,夏天太热,我说这是免费桑拿,下雨了,这是大地清洗。当然遇到灾害除外,比如农民连阴雨粮食烂了无法收获,天太干无法下种,因气候没水喝没柴烧,那是急人的,忧在灾害后果。
级别: 光盘博士
发帖
39153
飞翔币
44
威望
17467
飞扬币
697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9-18
一直保持心态平衡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