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1141阅读
  • 1回复

[网络文摘]又是细雨纷飞时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6511
飞翔币
211586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16434
信誉值
8

  多少回,细雨纷飞,我在鹰潭郊外眺望龙虎山。只见山色空蒙,云遮雾障,风姿绰约,风态流动。龙虎山,好一幅泼墨如云,酣畅淋漓的大写意!
  多少回,春和景明,我芦溪荡舟,侧身仰望陡峭的丹霞穴洞里一具具被历史风雨剥蚀的悬棺。那是龙虎山土著干越人的遗迹,那里藏着一部文明史,藏着中华民族一脉浩浩雄风。
  多少回,天高气清,桂子飘香,我来到上清嗣汉天师府目睹道士作法事,步罡踏斗,香烟缭绕,钟罄袅袅不绝,诵经声声不断,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而“万法宗坛”院内两株历经沧桑的千年罗汉松,则是1900多年道教正一派的历史见证。
  多少回烈日当空,夏风习习,我在云梦山的竹林树海中奋力攀登。我来寻找鬼谷的遗址,不,我是踏着“东方智圣”的足迹,俯身走进幽深茫远的历史隧道。
  多少回,我在晨曦中,乘舟渡过天鹅湖,躬身来到马祖岩。望四山壁立,洞壑幽深,瀑泉直泄,飞花溅玉,泠泠作响。人们说马祖道一曾在这里禅悟。“自心是佛”,“若是上根众生,忽遇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立阶级地位,顿悟本性”——马祖禅师如是说。善莫大焉!
  ……
  每每这时候,我都禁不住发问:龙虎山,你是什么?
  我常想,当春秋五霸争雄,中原大地,兵戎相见,流血成河,狼烟四起,遮天蔽日的年月里,江南的越人却节击而歌,欢迎楚国南下的使者。而龙虎山的干越人说不定还弹着筝,击着鼓,姑娘们穿着自己纺织印染的花裙,载歌载舞地欢迎他们呢!
  可是,龙虎山的土著干越人神秘地消失了,留下了洞穴中座座崖墓,具具悬棺,留下了中华文化的千古之谜,留下了一串串不尽的遐思。
  我常想,当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雅典学园明净的池边思索他的“理念”,或伏案撰写《理想国》的时候,柏拉图的高足、另一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领着他的一群学生在雅典吕克昂学校林荫小道上探讨形而上学和形式逻辑的时候,我们中国的哲人在干什么呢?人们或许知道孟轲风尘仆仆奔走在各诸侯国君面前不厌其烦激昂慷慨地进行“仁政”说教,然而未必知道一个被称为“鬼谷”的高人在干什么。这位鬼谷先生选择了另一种生存方式,表现了另一种生命状态:他避开乱世,没身草野,不远数千里来到江西贵溪城南80里的洞原山修真悟道。他还在这里收徒传经,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纵横家苏秦和张仪,军事家孙膑和庞涓,先是谋臣后来成为巨富的范蠡以及长寿高道茅濛等等,都是鬼谷的学生。时至今日,这些弟子受学的遗迹还依稀可辨。
  以《西方的没落》而著称的德国思想家施宾格勒高度评价鬼谷,说:“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拭(“合纵连横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然而这个从不显山露水而思想影响至今的鬼谷,什么时候来的,又是什么时候走的(或者没有走,或者走向何处),谁都不知道,不仅如此,就连鬼谷先生的真实姓名和生卒年月都无从考查。这又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憾事!
  我常想,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祖庭。当年祖天师张道陵,足着麻鞋,拄着手杖,带着两个徒弟从鄱阳湖顺江而下到这里结庐修炼,长达三十年。年近九十的时候又发大宏远跋山涉水到巴蜀汉中,传经布道,为百姓消灾解厄。一个影响中国近二千年之久的道教就在这种情况下问世了。张道陵的第四代孙长盛秉承祖天师的遗训,于西晋永嘉年间,带上作为天师继承象征的“阳平治都功印”,来到龙虎山,开坛授箓,创立了良好宗正一道派。从祖天师张道陵至第63代天师张恩溥,约1900多年。
  道教尚道。大道无形,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处不在。“道生一,一生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常也,“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可是道机玄妙,玄之又玄,我只能望洋兴叹!
  每每这时候,我都禁不住发问:龙虎山,你是什么?
  到龙虎山旅游有一个节目是非看不可的,这就是悬棺吊装表演。表演者凭借绳索从30多米高的山顶上溜下,在半山腰处把仿制的悬棺推送进洞穴。这是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其惊险刺激,在当今世界上实属罕见。这个节目的策划者力图证明春秋战国时代干越人的悬墓可能就是这样安葬成功的——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这只是一种推测,迄今为止,还没有历史文献能证明这一点。至于古干越人为什么有这样一种风俗,说法不一。
  最近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不满500字的短文,说:“悬棺”非谜,古人已有记载。武陵即今鄂湘川黔四省连界处的悬崖峭壁的洞穴里均发现有崖墓悬棺,那是这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殡葬习俗,表达晚辈对去世的长辈的孝敬,其方法据我推测就是类似今天龙虎山的悬棺安置演示。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尊老爱幼崇尚和平仁义的民族。陈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仁见之于家庭亲属是“孝”“悌”——对父母祖辈敬重为孝,与兄弟姐妹同辈和睦相处为悌,由此推及至对国家民族要“忠”。儒家的另一代代表人物亚圣战国的孟子,则进一步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就是儒家政治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或者说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
  我常想,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文化就相当发达了,儒家思想经孟子提倡也逐渐普及,孝道更深入人心,在民间人们用守孝、殡葬、立祖宗牌位等方式,慎思终远,感念先人养育之恩。于此同时,在江南,在被认为是洪荒荆蛮的龙虎山土著干越人中,也有用崖墓悬葬表达对父母祖辈孝敬的习俗,也实在发人深思。这只能说明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一脉相承,“车同轨,书同文”,族同根,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还有一个与龙虎山崖墓悬棺表演相联系的真实的故事。
  前几年有一个地位“显赫”的“首长”,一日,被前呼后拥来到这里观看悬棺表演——当地人也叫“吊棺”表演。仰望空中惊险绝伦的表演,品尝众星捧月的滋味,他好不得意。可是就在这时候,一个只出现在传说或者民间故事中的意外发生了,吊挂仿制棺木的绳索有撑篙那么粗,而且是新的,不知是断绝了,还是捆绑的绳结头松了,总之是棺木“啪”地一声砸到河水里;这还不算,就在棺材砸到河里的同时,上游冲下一具尸体浮到水面。“首长”大惊失色,慌忙离开。这个所谓“首长”是一个贪赃枉法、五毒俱全、民愤极大的腐败分子,不久就掉官并被依法处决。
  这个所谓“首长”“掉官”“暴尸”,同不久前看悬棺表演,没有必然联系,纯系偶合,所谓“张天师显灵”云云,都荒诞不经。但这种结局符合民意,于是在鹰潭老百姓中悄悄流传着,有的更添枝加叶,说得神乎其神,简直是民间文学。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无视民心,践踏民意,肆意作恶的人,不管势力多大,背景多深,最终都要受到惩罚,这是真理。龙虎山悬棺表演过程中发生的的这真实而冷峻的故事,昭示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真理。
  仙人城风光旖旎,柔情似水,善待八方来客;
  龙虎山顶天立地,铮铮铁骨,怒视奸佞邪恶。
  你敢正视他的目光吗?
  望夜空星转斗移,听窗外风雨潇潇。
  历史风雨可以剥蚀物器山石,万古不朽的是民族魂魄,天道人心。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正气。
  又是细雨纷飞时,我眺望龙虎山,
  啊,山色空蒙,云遮雾障,风姿绰约,风态流动……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786511
飞翔币
211586
威望
215717
飞扬币
2616434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1-09
眺望游历龙虎山,作者似乎是在发思古之幽情,讲叙过去的文化。然文章通过“首长”观看悬棺表演时发生的掉棺、暴尸,直至“首长”掉官、处决,把过去与现在甚至将来密切联系起来。引发出“万古不朽的是民族魂魄,天道人心。”的感慨。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