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775阅读
  • 2回复

[网络文摘]除夕深夜里的街灯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770593
飞翔币
207694
威望
215657
飞扬币
2511651
信誉值
8

  除夕。
  夜,很深,也很静了。
  一个人穿越在寂静的街道。
  在这无人的街市,只有昏黄的街灯在作陪。这街灯,许也是孤寂的,要不怎么只是静静的亮着,照的如此苍白而无力?
  抚摸着冰凉的灯柱,我问:“街灯,街灯,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你可否也像我一样,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街灯一语不发,只是给我看长长的、斜斜的影子。
  
  凝视着街灯的影子,悄然察觉,这恰似父亲那瘦弱的身躯了。佳节就要到了,父亲又在忙碌着什么呢?
  记忆中的父亲,在春节的时刻,总喜欢与其他乡亲一道,敲着锣鼓,随着舞动的长龙,挨家挨户的送上新春的祝福。
  舞龙是乡里的习俗,每到新春佳节,村里的舞龙队就出发了,先是在村里,然后又到其它村落拜年,直至元宵过后。敲锣鼓则是父亲的爱好,也是村里舞龙队的主力手。虽说有些乡里自娱自乐的成分,但敲锣鼓的手艺绝对是要娴熟的,那舞龙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的舞动,是要随着锣鼓的节奏的。印象中的父亲,在过年的那一阵子,每日随着队伍从早出发,到天黑方才满身疲倦的回来,却也兴趣不减。后来,父亲老了,其他可以敲锣鼓的人也老了,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村里的舞龙队就这样解散了,成为了一道历史,有点可惜。
  过年里的父亲也该是执起他那一枝心爱的毛笔,蘸上墨水,龙飞凤舞的替人写写对联,写写喜帖。父亲并不以此为赚钱,只是作为一种爱好。想来,饱读诗书的父亲的书法、文笔应是令人称道的,只是父亲从来都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甚至乎有点木讷了,以致从不愿意向人过多的提及。又或者,因为年轻时那一场浩劫,文字、书法成了他心头里一道永远的痛,于是,只视为业余爱好,在逢年过节或者喜庆婚宴的时候给人提提笔。
  当然,在如此喜庆的新春,父亲又怎能少了来一曲字正腔圆的粤曲?父亲的粤曲唱得令人叫绝,可谓粉丝众多,和者甚众。只是,对于粤曲,我一直是个门外汉,在此竟不能用笔墨去渲染了。
  过去新春佳节的父亲,时而敲着锣鼓,时而执着毛笔,时而唱着粤曲,那身影,一直驻扎在我的脑海……
  
  再一次凝视着街灯的影子,我又想起了母亲在新年里那佝偻的背影。
  过年的母亲,应是忙着张罗一桌可口的饭菜了。母亲的饭菜材料大多是靠她一手种植或者饲养的。如此,更显饭菜的可口。为了那一桌饭菜,记忆中的母亲应是从早忙到黑的忙着。等饭菜备好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品着,而母亲,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只是从内心里发出呵呵的微笑。“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平平安安。”想着想着,我竟想起了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常回家看看》。如今,我身在异乡,不能回家帮母亲洗洗筷子,刷刷碗,有些愧疚。可母亲那乐呵呵的笑容依然在烙在我的心头,想来,母亲这笑不就是让我图个平平安安吗?是啊,我的平平安安应是母亲最大的心愿了。
  过年的母亲还应是忙着做各种美味小食的。尖堆,煎饺、油炸的糍粑……每一样都让我回味无穷。儿时嘴馋的我,一边围着母亲的身旁,一边候着刚刚做好的美味小食,在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夹一两个往嘴里送。母亲每次发现,只是轻轻的责备:“小馋儿,刚炸出来的东西热气,少吃点。”接着母亲又“唠叨”道:“等冷却了,多吃点,‘尖堆碌碌,金银满屋’,‘油糍油糍,吃了一切都似模似样’(在家乡里糍与似同音),三儿,好兆头呢。”每每这时候,我都发出会心的微笑。
  过去春节的母亲,忙着张罗饭菜,忙着做各种美味小食,其香袅袅,至今依然索绕在我的心头……
  
  抬头而望,方才发觉这街灯的顶端是由好几盏灯构成的,因此,投在道路上的影子其实是有着好几道。看着这些整齐的影子,我又觉得恰似儿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年夜饭的情景。父亲与母亲并排而坐,姐。哥、我分坐左右,一边憧憬着来年,一边品着喷香的年夜饭。
  夜是静的,却传来了儿时一起吃年夜饭时那些耳熟能详的声音。
  “三儿,吃完饭,给你一个大利是(红包),利是利是,来年读书继续努力。”这是父亲的声音。
  “三儿,给你一个最大的鸡腿,吃完要快高长大,顺便补补脑,读书辛苦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三弟,吃完饭,快试试姐给你买的新衣服是否合身,明天,可不能失礼呢。”这是姐姐的声音。
  “三弟,吃完饭,跟我一起去捡炮竹,要吃饱了才有力气去捡呢。”这是二哥的声音。
  这些声音在寂静的夜里越来越显得清晰了,回荡在我的耳内,却湿了我的双眼……
  
  看着那几道街灯的影子,我又不知不觉的回忆起过年时与乡亲们一起做白糍粑的情景。
  白糍粑是我家乡的称谓,学名我一直无从知晓。其实,我倒喜欢如此朴实的叫法,即使有美丽的学名,我想,我还是不会使用的。
  做白糍粑是家乡过年时一种风俗,起于何年,已是无从考究。“应是李姓先人传下来的吧。”我想。这白糍粑,做起来颇费功夫,但各家各户一直以来都乐此不疲,想来,应是风俗难改的缘故吧。
  做白糍粑,首先要把糯米(都是自家种的)用一个半人高的大木桶装上,放在锅里,用上五六个时辰蒸熟,然后将熟了的糯米饭按容量分次的倒在一个大理石雕成的石缸里,再用树干制成的工具捣鼓成糯米浆。这是力气活,须三五个精壮的小伙子轮流上阵不可,亦因此成了各家各户互相帮忙的习惯。
  “嘿哟!嘿哟!”寂静的夜里传来了这熟悉的声音。这是面对着面的两个小伙子,各执着捣鼓的工具,一边错落有致的捣鼓着,一边叫喊着给自己打气。
  终于捣成浆了,接下来便是妇孺们做的事了。将糯米浆扫上防腐的蜜腊,摁成一个个扁扁圆圆的形状,晾干水分,长久存放。吃时可煎、可做成汤,其味清香可人。
  过去的春节,有着乡亲们的身影,有着醉人的糯米清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夜,早就深了,也早就静了。看着街灯,思念在心海翻滚。这思念,有父母,有姐兄,有乡亲……在这街灯下,也有我的影子,长长的,一头在我的心房,一头在远方新年时的故乡……
  二〇一一年除夕夜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z3960 
级别: 茶馆馆主
发帖
770593
飞翔币
207694
威望
215657
飞扬币
2511651
信誉值
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2-0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抒写在除夕之夜,记忆父亲,或与其他乡亲一道,敲着锣鼓,随着舞动的长龙,挨家挨户的送上新春的祝福。或执起他那一枝心爱的毛笔,蘸上墨水,龙飞凤舞的替人写写对联,写写喜帖;忆想母亲在新年里那佝偻的背影,或张罗一桌可口的饭菜,或忙着做各种美味小食;又遐想儿时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年夜饭的情景,这春节里,有着乡亲们的身影,有着醉人的糯米清香。文字一遍一遍的渲染着思念,渲染到了极致,结尾就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在街灯下,有我的影子,长长的,一头在我的心房,一头在远方新年时的故乡。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光盘硕士
发帖
14417
飞翔币
765
威望
5148
飞扬币
8169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2-03
年味十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