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应用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 839阅读
  • 3回复

[灌水]中国年俗,暗藏哪些“真面目”?

楼层直达
z3960 
级别: FLY版主
发帖
805474
飞翔币
215054
威望
215767
飞扬币
2731535
信誉值
8

常说,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春节的种种讲究更是五花八门,虽说大同小异,但是仍有许多“祖上遗传”的年俗令人不敢恭维。比如我的老家:河北中部——深武饶安一带的平原地区,始终在流行的“三大年俗”实在怪异。
(1)腊酒难咽。
    古道热肠似乎就是“丰年留客足鸡豚”,“家家扶得醉人归”。冀中农村的酒风还不算最疯狂的,起码不像邯郸人那样,为了劝酒抽签、掷筛子,或者石家庄人那样磕头下跪强按头。但是,喝得非常没有来头,酒场越聚越大,人越来越芜杂,难免有过节的人冲突起来,弄得举座不欢。最要命的是“农家腊酒”与诗歌里的赞颂远不一样,又没有烧锅,又不会酿酒,都是从小摊上批发来的劣质产品。一瓶三两块钱,怎么可能是好东西呢?即便如此,也是豪饮不止,不醉无归。给你一汤碗一块钱的劣质烧酒,不喝,伤感情;喝,伤身体。从腊月到正月,的确极为难过。
    (2)拜年磕头。
    连说相声的都嚷嚷:“连民国都过了,别磕头打千儿地玩‘老礼儿’了。”但是,冀中农村依然顽固地保持着初一到十五倒身下拜的风俗。这不是象征性的鞠躬,也不是虚情假意地耍嘴皮子——必须真地双膝跪到,跟长辈说好听的。为了表示尊敬,磕几个头也没啥。要命的是,对那些关系平平的,甚至来往极少的人,也要下跪。跪不跪是态度问题。拜年的问题上有疏漏,将直接影响两个家庭的阴晴冷暖。马虎不得。还有一条,再恶劣的天气也不能组织这项无聊的活动。为了应付差使,很多人根本不敢穿新衣服上街;而是事先预备一条旧裤子来抵挡泥水或者杂物。磕头是碰到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跪,可不像电视剧里那样预备几个锦绣的拜垫。早就有人倡议取消磕头,可是,直到现在依然非常盛行。
(3)初一上坟。
    大概这一条各地差异很大,有三十去的,也有其他日子去的。新年到了,慰劳一下长眠地下的列祖列宗。本是追念先贤、亲近族人的大好事,但是大年初一,天才蒙蒙亮就集体怕哦到坟地里祭拜,似乎过于紧张了。尤其数九隆冬,那些老人和孩子非常不方便,乃至闹出许多病症来。可惜,死人不会说话,活人也不好意思通融,否则就是对先人不敬。死后哀荣无限,哪比生前尽享天伦之乐啊?有趣的是,那些曾对父母抑或先人态度恶劣,不尽孝道的家伙,往往以祭祖宗花钱多少、排场大小而津津乐道。这类舍本逐末的做法成为一种舆论,实在有些滑稽。
    并不是说以上种种本身有什么不好。相聚小酌、拜年问候、祭拜祖先,都是情理之中的美德。问题是,一旦和顽固而死硬的乡俗联姻,就有了无可奈何的色彩。形形色色的年俗最好应保持,不成为当代人巨大的生活负担和精神负担才好。否则,所谓年俗,也太怪异太令人讨厌了。
    又要过年了,真是又想又怕。但愿普天之下,春光遍撒,每个人都过一个平安、愉快的春节。
 
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级别: 光盘初级
发帖
268
飞翔币
1783
威望
303
飞扬币
3715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2-04
唉,民俗不是那么好改的!
级别: 光盘硕士
发帖
14417
飞翔币
765
威望
5148
飞扬币
8169
信誉值
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2-04
习俗,年的味道吧
级别: 光盘学士
发帖
2112
飞翔币
2513
威望
2408
飞扬币
14289
信誉值
9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2-04
回 楼主(z3960) 的帖子
我们这儿这三条早就没了,只是听说过
平平淡淡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