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超级大片《阿凡达》的上映如同一根导火索般彻底引爆了3D市场。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各种3D电视、3D投影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家电卖场,不仅成为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很多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然而在一年后的今天回顾3D电视的成绩时,却发现它们其实很难让人满意。不仅厂家对各自3D电视的销售数据遮遮掩掩不愿多谈,就是在人气很高的各大论坛里,和3D电视有关的帖子也屈指可数,3D电视似乎陷入了一个“厂家热、消费者冷”的尴尬境地。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现在的3D电视行业都存在着哪些比较棘手的难题?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些分析和解读。
● 价格过高,数倍于普通平板 3D电视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全新产品,售价高于普通2D电视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被多数消费者接受的。但现在的市场行情却是:3D电视售价普遍要比同级别高端2D电视贵出50%左右,比中低档2D电视贵100%甚至200%,如此巨大的价差足以改变多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其实单从硬件上看,2010年市场上最主流的快门式3D电视并没有大的革新。快门式3D电视基本上还是以具备倍速技术的液晶电视为基础,增加了3D驱动电路,以及3D眼镜、3D信号发射器一类附件为主。新增的硬件成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研发成本也不算很高。厂商之所以要把3D电视的价格保持高位不愿下放,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保证产品的档次和形象。第二是保证具有满意的利润率。
其实不管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还是在欧美那些发达国家,价格都是决定一件商品是否热销的重要因素。如果3D电视在2011年依然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形象,那么结局依然不难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