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又下了一天的雨。早上还没完全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听到海风挟着雨点摔打在木窗上的声音了。每到这个时候,赖床的理由最充分不过了。^_^
威尼斯的窗子都是两层的,里侧是玻璃窗,外侧是木窗,外层木窗的颜色不一,有的是赭石色,有的是绿色,浪漫的意大利人会根据自家窗子的颜色、形状点缀上不同的花木,立在远处看,真的宛如好朋友说的:很童话的感觉。这种木窗据说在夏天的时候是用来隔绝毒辣辣的太阳的。威尼斯的夏季高温少雨,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炎炎夏日,木窗一关,隔离了肆虐的日光,隔出了满室的清凉,平日里打开来,又是房屋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与实用如此地完美统一,不得不叹服这实在是一种智慧。
其实木窗的作用不仅仅限于夏天,每到海风大作的时候,木窗断然也是不能开的,尤其是对着大海的房间,海风很凉,且无孔不入,关了木窗,室内会暖和不少,这样做来,唯一的问题就是屋子里晨昏难辨,不过对于那些不必出门的人来说倒是个睡懒觉的好氛围。
我今天没事,因此不需要出门,吃罢早饭,就闲在家里没事,看看书,上上网,计划着等雨停了出去走走。哪想到中午开始,风停了,雨却依然赖着不去。直到傍晚,打开木窗才发现下了一天的雨终于住了,远处的海面却仍然笼罩在一片迷蒙中。心情怏怏不快,雾气弥漫的时候真是不想出去。然而就在我开了木窗,又开了玻璃窗的时候,我悻悻然的情绪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雨后的空气非常湿润,融在微风里,再吹到脸上,那种感觉真是无法形容,仿佛整个身心都被瞬间净化了一般。刚从这轻柔的空气中缓过神来,忽又发现,院子里的杏树上已经满是粉嘟嘟的小花蕾,真有种“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外惊喜。
不敢耽搁,马上带了钥匙,走出房间,来到海边,雨后的大海很静,游人不多,所以“taxi”也很少,这个天气连海鸥都歇班了,视野里飞翔着的不过寥寥几只。我沿着大船坞岸边的石板路慢慢踱步,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也慢慢地听。左边,小海浪一朵接一朵地叩打着岸边的石台阶;右边,古老的墙体在雨水洗刷过后泛着初妆般的神采。威尼斯城和亚得里亚海就这样一静一动,相望经年,仿佛是忠贞不二的情侣,一直默默相守,永远轻轻相依。
由于下了一天的雨,海报栏里的海报有的已经滑落下来,于是便露出了斑驳的海报板,铁制的海报板嵌在古老的墙体上,由于日久,加之潮湿的空气,早已布满锈迹。伸手去摸一摸那残破的铁板,我突然产生一种对时间的敬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你细细听,你仿佛还能听到公元13世纪时威尼斯和热那亚共和国那激烈的海战,当你细细看,你仿佛也能看到当年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开家乡时的足迹。
而今,一切都已经远去,如今的威尼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天接待着无以计数的游人,然而在喧闹背后,在现代背后,在五彩纷呈的背后,还有一种底色定格在那儿,正是因为有着这个底色,威尼斯才是威尼斯,意大利也才是意大利,而这个底色,不是别的,就是时间。是斑驳老墙上的时间,是长满绿苔的小路上的时间,是悠远的教堂钟声里的时间。曾经灿烂的艺术,伟大的文明都在这凝固的时间中对接你我,对接着每一个来到威尼斯且用心聆听的人。
晚上下班的时间到了,码头上人多了起来,小巷子里也时不时地冒出来几个刚放学的小毛头,他们嬉闹着,追打着,古老的石板路一下子生动起来。可是随着这些人的慢慢远去,喧闹很快过去,大船坞岸边又恢复了宁静。我继续前行,决计走到走不通的地方再折返。事实证明,我的决定一点都不冒险,因为很快我就被一湾海水拦在面前,只得掉头往回走。
回来的路上共翻了两座小桥,威尼斯的桥是出了名地多。在威尼斯走路很有趣的一点就在这桥上。因为威尼斯的桥大多是小拱桥,两端低,中间高。赶上人少的时候,路上行人不多,桥上行人也不多,你从这端上桥,你能看到的只是此端的自己,你无法判断彼端是否会有一个人正在向你走过来,如果有,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穿着风雨衣,戴着毡帽,腋下夹着报纸的老者?还是一位牵着爱犬,手拿购物袋的女士?再或是一个背着书包,满脸稚气的孩童。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又都将马上分晓,那种感觉真的很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