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驰平台诞生 轻薄/性能可兼顾 直到2003年,Intel迅驰问世,由Intel移动处理器、配套芯片组、无线网卡、迅盘(可选)共同组成,为笔记本提供了一整套的移动互联解决方案,并在电池寿命、轻薄化和移动性能方面有着很大改善,也为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轻薄笔记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您都能认清这几代迅驰标志的含义吗?
相比较老的Pentium 4-M,新的迅驰一代平台所使用的Pentium M处理器性能更好,采用130纳米工艺,拥有1MB二级缓存,并于2004年5月正式更换90纳米制程,二级缓存也提升至2MB,发热更低,因此不需要太大的冷却系统,也使得整个平台在48Wh电池下可持续正常使用4~5个小时。
迅驰技术让笔记本移动性能大幅增强
2003年末,东芝公司推出了基于迅驰平台的超轻薄笔记本:Portege R100。该机整体尺寸仅为286mm×229mm×14.9mm,12.1英寸屏幕,重量仅为1.074千克,即便是今天,这样的机身厚度以及重量也是非常出色的。
东芝 Portege R100
东芝R100可谓是集合了当时可以达到更轻薄机身的所有手段:
1、低压版处理器——Pentium-M 1.0GHz
2、板载内存——标配256MB,支持最大768MB
3、功耗发热都比较小的硬盘——1.8英寸
4、锂聚合物电池
5、光驱、软驱外置,电池可扩展
2004年,索尼推出了
神一般的轻薄之作:X505。和东芝R100类似,该机同样采用超低电压Pentium-M 1.0GHz处理器,板载512MB内存,显示屏10.4英寸,机身最薄处仅为9.7mm,最厚处21mm,重量为785g,仅为目前流行的轻薄笔记本的一半儿左右(四年后的水果Air也不过是将机身最厚处缩小到19.4mm)。
SONY VAIO PCG-X505
为了达到这一轻薄目的,该机对内部主板、键盘进行了平面拼接和简化设计,做到尽力精简,内部简单紧凑,并对主板上一些零件进行了最小化设计。
而散热方面,索尼X505大胆的放弃了风扇的配备,采用了散热效果极好的石墨散热板作为底座,以及硬度很高的碳合金机身。
不过,X505由于工艺太过超前,造价也实在不菲,并没有大批量产,存货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