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知道了一位中学老师的丈夫去世了,又是一阵惋惜。半年内居然又发生了相同的事情,而且这次的是三十出头的人。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学医以后,开始更多地关注生老病死,然后发现周围总是不断地有这种事情发生,是太多的不幸巧合还是本来就如此呢?
昨晚知道后,一直有点心神恍然,拿了本林先生的《心的菩提》出来看,书是大一时候买的,以前一直很喜欢他的散文,可是大一浮躁的心情使我一直没把书看了多少就让它静静地躺在书柜里了。昨晚一直挑灯读到了夜深,也不忍放下。
人在不安的时候,总是会看看前人的智慧,寻得一丝慰藉。我并不希冀在书中能够找到心中疑问的解答,但是前人的言语会像一点星火,点燃自己的思想的火焰,有些疑问或许便能在不知不觉中有所领悟。修为深厚的人也许不看书也能排忧解惑,因为智在心中;只可惜我看的书积累的东西还太少,阅历修为又尚浅,缺乏顿悟的能力,唯有借助外物觉醒一二。
今早一早起来,还是惦记着那本书,便带上它坐车去珠江边看。一路上,发现中山路两旁竟然铺满黄叶。在五月的夏日街头,跟随着车的飞奔,金黄的落叶跃起地面,跳着活力十足的舞步,像轿车一路撒下的缤纷礼花。
原来,即使在夏季,枯黄的落叶还是会翩翩落下的,打破了人类认定的自然规律,在人们诧异的眼中留下一地枯黄。来时与去时,是那么偶然,但也逃不掉早已书写的必然。
充满磨难的生命,坎坷了一关又一关,甚至是过早的离世,到底这样的生命的意义何在?在很早以前,我就想出了一个答案:可能生命的本身只是一个追求美,发现美,体验美,并把这种美延续下去的过程。越多的历练反而让人更容易觅得美丽,更容易希望他人也领悟美的真谛,也让自身的美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四处流传,并且在消散那天得以留存。我不知道她和他最后的日子是怎样度过的,但我想,即使现在她感觉不到,总有一天她会发现,那会是一段珍贵美好的相依相偎,不离不弃。
黄叶娓娓落下的时候,是最沉默深邃的美丽,它的灵魂总会延伸出生存的希望,开放出清新的夏花。我希望,那淡淡的花香,幽远而芬芳,能在她和孩子身上温存一生,绽放出坚毅的光芒。这便是传说中轮回的力量。
昨晚读到《心》里面提到的《不真空论》里的一段话:所以然者,夫有若真有,有自常有,岂待缘而后有哉?譬彼真无,无自常无,岂待缘而后无也?
我并不能完全读懂和理解僧肇口中的佛家精奥哲学,但是也有了自己的领悟。原来万物一直皆有,不曾消失。只不过在凡人眼中,共处的时光,来源于机缘,缘起则有,缘灭则无,此物本身并不曾改变。
种子破土而出,拔芽抽叶,开花结果,最后又落叶归根,散作泥土,来去一程,未改根本。人本来自自然,最后又归于自然,不曾消失,长留于天地。而那一度轮回带来的无形精神,便永远寄托在了自然之怀。
既然万物皆存,又何苦为了机缘的起灭,悟不到了延续的美丽,又误了今生的寻美历程。
坐在珠江边,阳光透过榕树的叶子,在书上留下了斑驳的影子,就像世间的生命,若隐若现。我不由想起了大半年内一连串遭遇不幸的几个家庭。
初次见到这样的事情,便会感慨人生的无常。然而这次,突然有所领悟,莫非人生无常,偏偏就是人生的常态?所谓无常,只是违背了你我心中的愿想,但恰恰是生命的常态。
很久以前,我有时就会和朋友说一些不做恐怕真的没机会做的事情。她每次都会说,你不要总是说到明天就世界末日好不好。其实若不是大学经历了一些事情,我永远也不会感受到生命的紧迫,不会感受到无常方是人生的常态。现在觉得这样想想也不无道理,每天都想着是世界末日来生活,或许眼睛看到的美好能够更多,能播散的美也会更多,活得也会更幸福一些。
“大凡人之所忧,无非昨日之事不可追,今日之事不可求,与明日之事不可料。”“看当下”如同是当头棒喝,却也未必人人都能醍醐灌顶。珍惜当下,是眼前要做的事情,也是一个遥远而不被理解的梦想。
在我的记忆之中,那位老师是个很开朗活泼的人,做事充满活力。我们乖的的时候对我们笑容满面,我们不听话的时候凶巴巴对着我们,却丝毫激不起我的害怕,因为我知道她总是在扮凶,嘴角边我总能看到一种胜利后奸诈的笑容。
如果说,我的小学是任人忽略懵懂无知的,我的高中是彷徨略带小忧伤的,那么初中,便是一段没心没肺、笑逐颜开的时光,让我认识被人重视、辉煌、敞开心扉、无拘无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而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她的庇护之下度过的。我不用去面对尔虞我诈,不用持着不耐烦的心情去读书,真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每天下午放学,老师总会让我在办公室里练拉力器,用来应付中考。那是我一天最享受的时光,虽然我从来没和她提起过,还装作很害怕被她监视的样子,但是每天我都那么期待有人管着的时光。我中学身体还算不错,多少也得益于这一年吧。我甚至还记得,她和她男朋友会互相昵称“猪”和在“猪尾巴”,每次看她谈笑风生地接电话,我就会打趣地问:怎么,那条尾巴找你啦?
她对我很好,就连调位置,也会考虑我周围的人爱不爱说话。因为她知道我一刻也离不开说话,她从来不禁止我上课或自习说说话,只要小声不影响别人就好。或许是因为她就是很健谈的人,于是能够理解我如果被逼长时间一言不发的痛苦。
毕业以后,有次她请我吃饭,摩托车上,我坐在她的背后,一路飞奔。短短的车程里,我回忆了整整一年的事情,很温暖,也很满足。
在我心目中这样的她,我相信是有足够的能力和强大的内心应付和化解这件大事的,而且以后还是会活得很开心,很美好的。
《心》里面描述有些生命之苦纯粹是苦,没有其他,比不得爱情之苦,还有凄美余下。大概所言的生命之苦,指的便是这种。我并不认同这是纯粹之苦,苦之余,留下的记忆、精神、信念都是美而不凄的。
但是,它也说得很对,生命之苦,不管怎样都是不可逃避的。当经历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会很苦,周围再多的温暖甜美它也是苦的;但是这种苦,外人是一点都尝不到,帮不到的;唯有她自己,方能在这生命之苦中细细咀嚼,苦涩中嚼出一丝丝的甘甜。当第一丝鲜甜出现的时候,生命又是一片豁然开朗,万物如新,甚至更美于从前。
自从高中毕业后,就再没有和她联系了。路上曾经见过几次,每次她总是和我讨论我身体怎样的问题。到了现在,暂时也不方便有什么联系。但是我想,当一个人用全身心去祝愿的时候,多少也会有那么一点无形的力量产生,哪怕只是一颗微弱得只能照亮寸土之地的星光。众多的祝福,她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以前觉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大境界,现在又觉得万物皆有情,根本不能逃避。大爱大恨,大喜大悲,都不是凡人能逃脱的,即使是天神菩萨,尚且有悲天悯人之心,何况于我们呢?有情并不可怕,只要在情感中领悟醒,便能不沉沦于五毒之情之中,驾驭情感,在混沌的世界里走着一条追求本心的正道。
在祝福她的同时,我似乎也祝福了自己,心神终于凝聚了起来。江边的树叶依旧有绿有黄,时有飘落,每一片都不知在什么时候会离开枝头。但落下的那刻,一定千姿百态,染黄了珠江,揉着江水,奔流入海。
落叶之绝美,乃生命之美。
今夜天空,很漆黑,却又好像繁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