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揭超市鸡蛋潜规则:包装日期非生产日期】 刚买回一星期的超市新鲜鸡蛋,竟然臭了,蛋黄也散了,这是什么原因?昨天,市民许先生把自己的遭遇公布到网络论坛,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吃到“新鲜臭蛋”的市民还真不少。记者随后调查采访竟然发现了一个超市售卖鸡蛋的潜规则:包装日期比产蛋日期晚10天!
【“水泥纸箱”装水果成潜规则】在装苹果的纸箱里装水泥充重量被曝光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用“水泥纸箱”装水果,已成水果批发行业的“潜规则”。记者前往现场探访,一箱苹果110元最后有19.1元花在“水泥箱”上。一名水果店老板表示,虽然很无奈但是也没办法。“果农提高了收购价格,我们再涨价,下级批发商接受不了,生意不好做,只能在包装上动手脚,其实就是赚个纸箱钱。”
【西安硫磺熏姜成行业潜规则 硫磺姜占60%份额】 2010年10月,媒体曝光西安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个别商户用硫磺熏制生姜,而这种熏过的生姜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不利。随后,记者对西安市的几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批发市场普遍存在加工或销售“硫磺生姜”,用硫磺给“生姜美容”已成了生姜行业内的“潜规则”。
【灌香肠短斤少两 记者暗访遇潜规则】 “我买了8斤猪肉去灌肠,结果加上调料,出来的肠竟然才七斤半!”2011年1月8日,居民刘女士说,她前天下午买了8斤猪肉,交给市场上一家肉店加工灌肠。刘女士随后到朋友店里聊天,朋友提醒她灌肠时小心被“短斤少两”,“绞肉机里还能藏不少肉”。刘女士一称,果然灌肠只有七斤半。随后记者暗访,猪肉店老板道出了其中猫腻:“灌肠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肉留在机器里,等你走了后他就拿出来放着,攒多了再做成香肠自己卖。”这名店主告诉记者,不少灌香肠的摊点都这样。
掺白皮成潜规则 廉价白皮冒充昂贵红木遭曝光】 外表和红木家具无异,但却是披着白皮的所谓红木家具。红木家具生产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价格几百元一吨的白皮没有按照红木国家标准去除,反而用来冒充价格万元以上的红木原料,用来加工红木家具,然后通过上色和描画花纹等多道化妆工序,就成了所谓的红木家具。而这已成为红木家具领域的潜规则。
【“染色橙”抢滩市场 水果“美容”成潜规则】 外表诱人、颜色异常鲜艳的脐橙、皇帝柑、橘子,有可能是经过染色剂加工过的。知道了这个事实,难免会让人吓一跳。记者走访福州多家水果市场发现,“水果美容”已经成了水果行业的“潜规则”,很多批发商说,其实这些被上色的水果,大多的本身色相都不太好,而且也不太新鲜,像染色橙为例,原本批发价最多只有每斤1.8元,经过染色之后可以卖到2.5元/斤,而且染色的成本也非常低,每斤只要1毛5到2毛钱就可以了。
【掺假达9成 树胶冒充蜂胶成潜规则】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但蜂胶产量稀少,被誉为“紫色黄金”。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河南省长葛市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承认,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他们正在熬制的的确不是什么天然蜂胶,而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树胶。原来,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就是在使用“树胶”生产所谓“提纯蜂胶”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添加,用来提高总黄酮含量。这名负责人所说的“黄酮”,在《蜂胶国家标准》中统称为“总黄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食中摄取。据这名负责人透露,“树胶”里面也含有总黄酮,所以才会被用来冒充蜂胶。
---------------------太多潜规则了,看完都苦不过来----不发了,影响各位心情---------------